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八次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浏览量:62

发布时间:2025-08-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此次专题研讨会上,与各位一同学习交流。刚才聆听了大家的真知灼见,我深受触动与启发。总书记亲临我们省考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巨大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下面,我想结合我们*融媒发展有限公司在市场化转型中的一些实践,从一个媒体从业者、一个改革亲历者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与反思,希望能与各位共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思想之变:从“等靠”到“敢拼”,在时代浪潮中重塑自我

坦白说,作为一名在传统媒体领域工作多年的“老人”,面对融媒体改革的浪潮,我的内心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深刻的挣扎与重塑。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高屋建瓴的指导,更是直击灵魂的鞭策。它让我深刻反思,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究竟是在被动地“等、靠、要”,还是在主动地“闯、改、创”?过去,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固定的业务模式和话语体系。然而,正如一些研究指出的,传统媒体的传播规律正在部分失效,而新的传播规律正在不断浮现。这种变化带来的,首先是一种思想上的颠覆。我记得公司刚刚启动市场化转型时,许多同事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存在一种“本领恐慌”。我们习惯了“采、写、编、评”,但对于市场运营、商业谈判、技术应用却知之甚少。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熟练的泳者突然被告知,比赛的场地从泳池换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最大的转折点,是真正认识到我们不能再带着“等靠”心态,指望上级的指令和财政的输血,而是必须以“敢打敢拼”的姿态,去市场的汪洋里学会游泳。这份思想上的转变,是痛苦的,但也是脱胎换骨的。它让我明白,初心并非一成不变的舒适区,而是在时代洪流中,为那份“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不竭动力”的使命,不断校准方向、迭代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顽强拼搏”最朴素的践行,是从精神上真正站起来,去迎接挑战,而不是等待挑战的降临。

二、行动之艰:从“理想到现实”,在转型阵痛中探索新路

思想的破冰,最终要靠行动的突围。总书记为我们擘画了“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但将蓝图变为现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我们公司在推进“新闻+政务+商务+服务”的枢纽型融媒建设过程中,就深切体会到了这种“行路难”。第一个挑战,是“造血”的压力。从传统的事业单位属性转向企业化运营,意味着我们必须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和“造血”机能。我们围绕开发区“**”战略,制定了公司的“**”工作思路,但这并非一纸空文,而是需要我们放下身段,主动走向市场。我们开始深入园区,走进企业,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的宣传报道,他们更需要品牌推广、人才招聘、供应链对接等实实在在的服务。于是,我们从策划一个个专题报道,到帮助企业拍摄宣传片、举办线上招聘会、搭建产品展销平台,每一步都是在探索从“社会效益”到“经济效益”的转化路径。这个过程很艰难,上半年我们三个平台的账号运营虽然完成了全年目标的79%,但背后是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磨合。我们深知,只有真正为市场主体创造了价值,我们自身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第二个挑战,是技术的鸿沟。2025年的今天,不谈技术融合,就是闭门造车。人工智能(AI)、区块链等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内容生产的全链条。我坦诚,最初面对AI自动写稿、智能剪辑时,内心是复杂甚至抗拒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这些“笔杆子”“剪刀手”将被取代?但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威胁不是技术,而是我们对技术的无知和拒绝。我们开始主动拥抱变化。公司引进了AI融媒生产创作系统,它不仅能实现文生图、智能配音,还能在几分钟内生成一条高质量的短视频,这在过去是需要一个小组耗费半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让我们失业,反而将我们从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度策划、创意构思和情感连接上。我们还开始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原创内容的确权和版权保护。在市场化运营中,我们精心制作的每一个视频、撰写的每一篇深度报道,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区块链技术为这些资产穿上了“铠甲”,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这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运用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我们提升“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的强大工具。第三个挑战,是人的转型。装备可以更新,但思维的重塑最为不易。我们团队里,有从业几十年的资深记者,让他们从习惯于拍摄“会议体”新闻,转向活泼生动的短视频叙事;从习惯于“我写你看”的单向传播,转向与用户在直播间里互动交流,这个转变过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命令去要求,而是要通过一次次的业务培训、一个个标杆案例的分享、一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绩效考核体系,去引导、去激励。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主动学习新技能,研究新平台,我们的团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三、未来之思:从“跟跑到领跑”,在融合深处贡献力量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思考:我们如此费力地转型,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吗?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的答案愈发清晰:我们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响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号召,为了在开发区这片热土的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我们不可或缺的“融媒力量”。我们的定位,绝不能仅仅是一个信息的发布者。我们要成为开发区发展的“风向标”和“定音鼓”。总书记指出,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省的战略任务。在这一宏大背景下,我们开发区作为产业转型的前沿阵地,其形象、品牌和营商环境,就是最宝贵的“软实力”。而我们融媒公司,正是这项“软实力”的塑造者和传播者。未来,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将技术的触角延伸到服务的末梢。比如,我们不仅要用镜头展示开发区三大产业、六大园区的蓬勃生机,更要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政府的招商引资决策提供精准的用户画像和产业洞察。我们不仅要报道企业的成功,更要成为他们与市场、与人才、与资本连接的桥梁。我们要打造具有强大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开发区品牌”,让外界一提到我们*经济技术开发区,想到的不仅是优惠的政策、完善的配套,还有这里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这,就是我们作为新型主流媒体,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努力成为开发区“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发展的“旁观者”,而是深度参与的“赋能者”。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卷已经铺开。作为一名身处改革一线的媒体人,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道,继续以“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精神,在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嘱托的合格答卷。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