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32
发布时间:2025-05-1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街道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对全街道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目的就是要动员全街道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站位,锚定“排查化解”航向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纽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明责于心,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绷紧责任之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就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矛盾纠纷是人民群众诉求的具体体现,每一起矛盾纠纷背后,都可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对矛盾纠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不仅会损害群众的利益,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对待每一起矛盾纠纷,切实把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
(二)担责于身,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认清严峻形势
当前,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但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从我们日常掌握的情况来看,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土地承包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等传统矛盾依然存在,而且有的矛盾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升级激化;同时,随着新兴领域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环境污染等新型矛盾纠纷也不断涌现。这些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排查化解,就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工作。
(三)履责于行,以“民有呼、我必应”的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
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入的排查,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有效的化解措施,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我们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聚焦重点,织密“风险隐患”排查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矛盾纠纷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有一个从萌芽到激化的过程。只有全面深入地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才能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防止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小纠纷引发大事件。我们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一)横到边,全面覆盖重点领域
一是聚焦民生领域。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关注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的诉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保障不足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比如,在就业方面,要关注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困难问题,以及企业拖欠工资、劳动合同纠纷等问题;在教育方面,要关注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校园安全等问题;在医疗方面,要关注医患纠纷、医疗保险报销、医疗服务质量等问题。
二是聚焦经济领域。随着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关注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纠纷等问题。同时,要关注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引发的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和掌握相关线索,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
三是聚焦社会治理领域。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复杂场所的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关注涉黑涉恶、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因邻里关系、物业管理、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比如,在物业管理方面,要关注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服务质量纠纷、物业费收取纠纷等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关注企业排污、噪音扰民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二)纵到底,精准锁定重点群体
一是关注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包括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这些人群由于自身经历、身体状况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是矛盾纠纷的高发群体。我们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动态跟踪机制,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防止他们因生活困难、社会歧视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
二是关注利益诉求群体。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群体的利益受到了影响,如拆迁安置群体、涉军群体、民办教师群体等。这些群体往往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容易形成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利益诉求群体的排查和稳控,深入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想法,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三是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这些群体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社会资源匮乏等原因,在面对矛盾纠纷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侵害。我们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爱,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经济救助和社会支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抓关键,着力排查重点问题
一是排查重复信访问题。重复信访问题往往是矛盾纠纷复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也是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的问题。我们要对近年来的重复信访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专门台账,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集中力量进行化解。要坚持“一案一策、一人一专班”,明确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确保重复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排查越级上访问题。越级上访问题不仅影响信访秩序,也反映出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加强对越级上访隐患的排查,及时掌握重点人员的动向,提前做好稳控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做到信息共享、联动处置,防止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是排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我们要加强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如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要深入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情绪,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和稳控,防止矛盾激化升级。
三、讲究方法,开好“矛盾化解”处方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矛盾纠纷的情况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特点和成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
(一)分类施策,下好“精准调解”先手棋
一是情法融合调。对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情感类纠纷,要注重运用情感疏导的方法,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同时,也要结合法律法规,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让当事人在情感上得到理解,在法律上得到公正。比如,在调解家庭纠纷时,要倾听当事人的心声,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根源,帮助他们修复亲情关系;在调解邻里纠纷时,要引导当事人以和为贵,共同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
二是多元联动调。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要组织公安、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进行联合调解,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及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做到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比如,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要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方案,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是重点攻坚调。对于长期积累、久拖未决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要成立专门的攻坚小组,进行重点突破。要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症结,制定详细的化解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进行化解。同时,要加强对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化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二)标本兼治,打好“源头治理”组合拳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权益。要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建设,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比如,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
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完善定期排查、分析研判、包案化解、督查督办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比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台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踪化解进展情况。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