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3
发布时间:2025-08-13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的关键时刻,我们举办这次全市统计执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意义重大而深远。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提升统计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是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维护统计法治权威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更好服务宏观决策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本次培训的重要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依法统计、服务大局的极端重要性
统计数据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体现在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上”。这深刻揭示了数据质量对于科学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坚守数据真实的底线,统计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晴雨表”“参谋部”的作用。特别是在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下,高质量统计数据对于精准施策、有效抵御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因此,全体执法同志务必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理解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全面增强依法履职、守护数据生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统计保障。
(一)提高站位,准确把握统计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统计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统计工作首先是政治要求,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所有统计执法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是政治忠诚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维护统计数据质量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从保障国家宏观决策科学性、维护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高度,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性。统计执法不是一项简单的业务工作,而是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必须始终坚守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确保“国之大者”在*统计领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二)认清形势,深刻理解统计数据失真的严重危害。统计数据失真不仅仅是统计领域的问题,更是关乎全局的突出问题。虚假不实的数据将严重误导宏观决策,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侵蚀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就无法准确评估发展成果,无法科学规划未来路径,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统计造假破坏的是市场经济的秩序,扭曲的是资源配置的信号,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情。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统计工作仍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挑战,各类干扰因素依然存在,源头数据获取质量有待提升。执法环节是保障数据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深刻认识造假行为的严重政治后果、社会后果和经济后果。要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数字政绩”,坚决整治“数据注水”、“以数谋私”等顽瘴痼疾。将统计数据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才能正本清源,让真实数据成为推动*发展的可靠支撑。
(三)明确职责,切实增强统计执法监督的使命担当。统计执法队伍是维护《统计法》权威、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忠诚卫士。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统计法规能否有效执行,关系到统计秩序能否规范有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执法同志务必深刻理解自身所承担的特殊职责使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斗争意识、担当意识。要把依法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作为基本准则,敢于较真碰硬,勇于向统计违法行为亮剑。既要熟练掌握统计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成为执法办案的行家里手;更要秉持法治精神,提升依法调查取证、固定证据、程序规范、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的综合能力。要深刻认识到每一次执法检查都是在维护统计法的尊严,都是在捍卫数据的公信力,都是在服务发展大局。强化执法监督是提升统计数据质量、震慑潜在违法主体的核心路径,必须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唯有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执法铁军,方能不负时代重任。
二、全面提升统计执法监督核心能力与业务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统计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是依法治统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对我们统计执法队伍同样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提升执法业务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着眼长远,聚焦核心,补齐短板。要深刻理解新形势下统计执法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围绕核心执法业务环节,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能力提升框架。从理论武装到实践操作,从实体法运用到程序规范,从调查技巧到信息化支撑,实现全方位能力升级。全体执法同志要珍惜培训机会,静下心来,深入钻研,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将培训所学所悟迅速转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有效筑牢依法惩治统计造假、守护数据质量的核心能力基石。
(一)精准聚焦,筑牢执法能力根基体系。统计执法监督能力建设必须围绕核心业务环节,形成系统支撑。一是夯实统计法治理论基础。《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是执法工作的根本大法。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其核心要义、主要条款及立法精神,清晰界定各统计主体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边界。理解国家统计政令出台的背景与要求,特别是关于数据质量管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的最新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执法者自身对法律的尊崇与精通是执法的前提。要深刻领会《意见》《办法》《规定》等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纲领性文件精神,明确中央在防范惩治统计造假上的坚定决心和政策导向。持续跟踪学习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执法检查规范、程序规定等细则性文件,掌握案件移送标准和证据规则要求,确保每一次执法行动都有坚实的法治根基支撑。二是强化现场调查取证核心能力。统计执法检查的核心在于能否发现真实问题、固定有效证据。这要求执法人员具备敏锐的数据洞察力和扎实的调查取证技能。要精通各类原始凭证、统计台账、会计资料、电子数据的查验比对方法。熟练掌握询问(约谈)的策略与技巧,能有效突破关键信息获取瓶颈。理解并实践电子数据取证规范要求,确保证据来源合法、程序规范、链条完整、具有证明力。学习利用统计分析工具辅助发现数据矛盾点与逻辑疑点,提升现场检查的靶向性和效率。在复杂案例中要善用大数据思维,拓宽线索来源渠道。调查取证过程必须严格依法依规,确保每份证据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三是提升执法程序规范操作水平。程序公正是执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必须一丝不苟地遵循立案、检查、调查取证、审理(含听证)、处理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等全部法定程序要求。规范制作执法文书(通知书、检查记录、询问笔录、证据提取单、处理决定书等),确保要素齐全、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深入学习并熟练运用执法记录设备,强化全过程记录意识。清晰把握各环节的时限要求、告知义务和相对人权利保障规定。强化集体讨论、重大案件报告等程序要求的执行力。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执法行为的法律效力受到影响。程序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法治精神和专业素养,不容丝毫马虎。
(二)协同联动,完善执法综合支撑体系。高效的统计执法离不开强大的综合支撑和有效协同。一是强化跨领域专业知识融合。现代统计涉及面广,执法检查常需涉及财政、税务、金融、会计、工程管理、计算机等领域知识。要主动学习掌握关联性强的宏观经济政策、财务会计准则、行业运行规范等知识。理解固定资产投资、工业能源、服务业、贸易、人口就业等专业统计的核心指标含义及逻辑关系。学习必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如数据库查询、常用分析工具)。掌握特定行业如高新技术企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统计规律与核查要点。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提升在不同经济领域开展执法的专业自信与穿透能力。二是深化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应用。单靠统计部门力量难以实现全过程监管。要着力推动并熟练运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等部门建立的统计违纪违法线索移送、案件协查、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探索高效的数据共享途径与安全保障方案。理解联合办案的工作流程、协作规范及保密要求。在涉及多部门业务的数据核查中,能有效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合行动或数据比对。运用部门行政记录比对核验统计数据,提升监督效率。协同机制的顺畅运行是形成防范造假整体合力的关键。三是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执法能力。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掌握运用统计部门内部建立的企业电子统计台账系统、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统计对象名录库等平台资源,开展在线数据监测与风险预警。学习运用数据分析模型对报送数据进行自动筛选和异常识别。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增强数据全流程可追溯性。熟练使用政府大数据平台、信用信息平台等跨部门数据资源。提高执法装备(如移动执法终端、便携式打印设备、专业记录仪)的操作水平。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精准发现、智能研判和高效执法能力。
(三)善作善成,提升执法效能管控能力。执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一是增强案件分析研判与定性处置能力。面对复杂的执法案例,能够进行准确的“把脉会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违法事实、主观故意性、情节轻重、危害后果、整改态度等因素,精准区分是单位行为还是个人责任,是故意造假还是工作疏忽。准确界定违纪与违法界限,明晰移送司法机关的标准和路径。掌握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规则,确保处罚决定合法、合理、有据、有力。学习撰写高质量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处理决定书,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文书规范。二是提升防范化解执法风险能力。统计执法常面临舆论压力、地方干扰、对象抵触等风险挑战。要强化风险预判意识,在执法行动前充分评估潜在风险点,制定预案。提高舆情应对引导能力,及时、准确、依法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严格保守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增强与执法对象的沟通艺术,妥善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确保自身经得起诱惑、抵得住围猎、守得住清白。防范程序风险和实体风险,保障执法过程平稳有序有效。三是强化执法成果总结运用与警示教育能力。执法成效不仅在于查处个案,更在于形成震慑和教育一片。要及时总结执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新的违法形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源头治理建议和对策。深刻剖析典型案件产生的思想根源、制度漏洞和环境因素,形成高质量的案例分析材料。善于运用查处的典型案件,组织开展面向统计调查对象和统计人员的警示教育活动,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综合效果。推动将执法检查结果纳入诚信体系建设应用范畴,强化失信联合惩戒的威慑力。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