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市委统战部部长在全市党外人士调研协商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7

发布时间:2025-11-20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实打实的研讨,进一步梳理调研成果,凝聚发展共识,将大家宝贵的智慧与力量,有效汇聚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上来。刚才,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的负责同志以及无党派人士代表齐聚一堂,听取了前期重点考察调研成果的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的协商交流。从发言情况看,大家紧紧围绕物流仓储设施建设、*民宿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医药强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本科院校申建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核心课题,下了真功夫,做了深研究。调研深入一线,与基层实际扣得很紧;提出的对策建议务实可行,与发展需要贴得很近;成果紧扣时代脉搏,又深深植根于*的土壤。这充分体现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高度的责任担当、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服务中心大局的积极作为。对于这些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真知灼见,市委、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实际举措。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筑牢“压舱石”,把准政治“方向盘”

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压舱石”。方向对了,路才能走对;根基稳了,大厦才不会倾覆。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刻变革的时代,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和繁重的发展任务,更需要我们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同心同向、同行同力。

一要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最大共识。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特别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引导广大成员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这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履职尽责的实效上。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要坚守圆心共识,巩固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底色。这个圆心定了,半径才能画得长,同心圆才能画得大。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事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也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共识。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性,不是表面的附和,而是内心的认同;不是被动的服从,而是主动的看齐。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将这一根本政治要求贯穿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方方面面,确保多党合作事业始终根基牢固、行稳致远。

三要深化主题教育,筑牢信仰之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根据统一部署,持续巩固和深化“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的成果。这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长期性的要求。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机制,不断丰富学习形式,注重学习实效,引导广大成员在重温历史中铭记合作初心,在弘扬传统中深化政治交接,切实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人心,将“两个维护”内化为政治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法、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搭建“连心桥”,绘就发展“同心圆”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最大的优势是联系广泛,最大的作用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我们要用好协商民主这个重要法宝,搭建起一座座畅通民意、汇集智慧的“连心桥”,把方方面面的资源力量都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画出最大最美的“同心圆”,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健全协商机制,畅通建言渠道。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协商则是政党协商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和完善已有的好机制、好做法,比如今天的调研协商座谈会,就是很好的平台。要进一步规范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实效。要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革攻坚中的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虚心听取、认真研究大家的真知灼见,只要是好的建议,都会积极采纳,努力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要探索建立更为灵活、便捷的日常沟通机制,比如专题议政会、情况通报会、联合调研等,确保建言渠道始终畅通无阻,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决策层。

二要聚焦中心任务,提升建言质效。建言献策不能“自说自话”,要说到点子上,提到关键处。要紧紧围绕*发展的“1345”发展战略,聚焦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都、推动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构建“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体系等核心任务,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物流枢纽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打造、中医药强市建设、本科院校申建等长远大计。建言要求精不求多,求实不求虚。要发挥各党派、各界的特色优势,选准小切口,做好大文章。比如,民革可以持续关注区域协调与消费中心建设,民盟可以深耕教育文化领域特别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民建可以聚焦企业上市培育和民营经济发展,民进可以关注产教融合,农工党可以发挥在中医药和银发经济方面的优势,九三学社可以着力于科技创新和智改数转,工商联则在推动“两个健康”、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大有可为。无党派人士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在生态环保、林业经济(如“森林粮库”)、低空经济等领域提出特色建议。要注重调研的深度和质量,提出的建议要既有“言值”,又有“价值”,既符合上级精神,又贴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点赞 0

  • 收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