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区管委会传达学习全会精神专题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浏览量:72

发布时间:2025-10-2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首都胜利召开,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刚才,几位同志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讲得都很好,很深刻。这充分说明,大家对全会的重大意义有着高度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自觉。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最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排头兵,我们*高新区更要学在前列、干在实处,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下面,结合今天的学习和*高新区的实际,我再谈三点体会和要求。

一、准确把握精神要义,深刻领悟全会的创新理论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开启“十五五”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地研读公报和《建议》全文,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驱动力的战略定位。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而是被提升到了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会深刻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特点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一重大论断,精准指出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对于我们*高新区而言,我们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探索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使命。过去我们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把发展的基点真正放到创新驱动上来。

其次,要深刻领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基石的极端重要性。全会公报在“十二项重大部署”中,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态势的深刻洞察和坚定决心。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卡脖子”风险,科技自立自强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关系到我们的发展主动权和国家安全。我们*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必须强化使命担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更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的一举一动,都与国家科技安全和产业安全息息相关。

最后,要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活力之源的时代要求。全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其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被放到了突出位置。这表明,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和产业的竞争,更是制度和环境的竞争。一个地区、一个园区有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关键就看它的制度环境是否优越。我们必须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深化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在*高新区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二、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打造一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吹响了向科技创新更高峰攀登的“冲锋号”。*高新区作为*市乃至*湾区创新体系中的核心节点,必须坚决扛起这面大旗,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第一,要全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原始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原始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全会公报强调“加强原始创新”,这正是我们的核心使命。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这一“国之重器”,持续吸引和集聚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鼓励他们开展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支持“十年磨一剑”的长期主义和“甘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力争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产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为我国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提供源头活水。

第二,要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产业自主可控上展现新作为。全会要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是我们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具体体现。必须紧密围绕园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系统梳理产业链的“断点”和“堵点”。要发挥龙头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作用,支持它们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大学等高校院所,对“卡脖子”技术进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攻关。力争在未来五年,在半导体材料、高端工业软件、智能终端、创新药械等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杀手锏”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专利群,切实提升我们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