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3
发布时间:2025-10-2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干部作风整顿工作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对当前我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剖析和整顿。这既是一次警示教育会,更是一次动员部署会,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以过硬的作风锻造过硬的队伍,为攻坚克难、推动发展提供最坚实、最可靠的支撑。当前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从时间维度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四季度的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全力冲刺阶段,能不能圆满收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从发展态势看,我们在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等硬任务、硬骨头,考验着我们的决心、智慧和能力。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干部队伍的作风就越是具有决定性意义。作风正,则人心齐、事业兴;作风偏,则人心散、百事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事业的成功,最终都要靠人来干,靠优良的作风来保障。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未来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当前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作风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新时代作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全市绝大多数干部是想干事、能干事、也干成了不少事的,主流是好的。尤其是在重大项目推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广大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展现了应有的风采和作为。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更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坚持“一分为二”,敢于刀刃向内。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我市干部队伍的作风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一是“慢”的问题依然存在,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有的干部安于现状,缺乏“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上级部署的工作、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习惯于“等一等、看一看”。任务来了,不是第一时间想办法、抓落实,而是层层转批、文来文往,把“马上就办”变成了“研究研究再说”。有的单位对一些重点工作,雷声大、雨点小,年初定计划,年中搞调度,年底才发现进度严重滞后,陷入被动。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慢作为,消磨的是发展机遇,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特别是在当前冲刺四季度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丝一毫的松懈和拖延,都可能导致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功亏一篑。
二是“浮”的问题尚未根除,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有的干部习惯于当“甩手掌柜”,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基层实情、群众诉求“一知半解”,提出的决策建议自然也就“不接地气”。有的工作看似轰轰烈烈,但华而不实,重“痕”不重“绩”,重“形”不重“效”。比如,在一些项目推进中,只关心开工仪式搞得是否热闹,却不深入一线去解决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实际困难。在一些创建活动中,热衷于做展板、写总结、造声势,却在常态长效机制建设上用心不足。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是事业发展的大敌。
三是“推”的问题时有发生,担当精神和斗争本领不足。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交、往外推。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抱着“新官不理旧账”的心态,能拖则拖;对于一些部门交叉的职责,习惯于“画地为牢”,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干部缺乏斗争精神,在原则问题上当“老好人”,对歪风邪气不敢批评、不敢制止,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这种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状态,与我们“勇当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
四是“庸”的问题亟待解决,能力素质和专业精神不够。面对新发展理念、新产业形态、新技术革命,一些干部存在“本领恐慌”,但又不愿学习、不善学习,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停留在过去,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干部对分管领域政策法规研究不深、不透,面对企业和群众的咨询,或者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拿文件“照本宣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在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视野不宽、思路不新、能力不强,就无法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就会错失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宗旨意识淡薄的表现。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对这些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决不能让这些问题成为阻碍XX市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二、要以过硬作风保障当前三项重大任务落地见效
加强作风建设,不能空对空,必须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服务大局中检验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作风整顿要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第一,必须以“硬作风”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是上级市、XX省的刚性要求,更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这项工作,退无可退,避无可避。然而,从前一阶段的情况看,我们在落实上还存在不少作风问题。有的部门责任不清、协调不畅,存在“九龙治水”却又“群龙无首”的现象;有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心存侥幸,治污措施“打折扣”;有的执法人员“宽、松、软”,巡查不严、处罚不力。要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必须在作风上“来真的、动硬的”。一要建立“责任捆绑”机制。要进一步明晰市级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属地镇(街道)、网格员和企业法人的“五位一体”责任链条,将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岗。对因作风不实、履职不力导致空气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二要实行“一线工作”方法。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靠前指挥,把办公室搬到工地上、搬到厂区里,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要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暗访督查,掌握第一手情况,杜绝“报喜不报忧”和数据造假行为。三要构建“协同作战”格局。环保、工信、住建、公安、交通等部门要打破壁垒、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形成“上下协调、左右融通、令行禁止、一以贯之”的强大合力。要坚决摒弃“各扫门前雪”的本位主义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各项防治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第二,必须以“新作为”实现“勇当示范、走在前列”这个“新目标”。上级市对XX市的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勇当示范、走在前列”,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争当排头兵。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以思想的破冰引领行动的突围,以作风的转变带动发展的转型。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解放思想,跳出XX看XX,站在更高的坐标系中审视和谋划工作。一要克服“守成”心态,树立“争先”意识。不能满足于跟跑,更要敢于领跑。要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创新举措和实干精神,找到差距、明确方向、奋力追赶。二要破除“路径依赖”,增强“创新”能力。要敢于向传统思维“开刀”,敢于向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亮剑”。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要拿出更多创造性的办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领导干部要带头研究新经济、新业态,成为懂经济、善治理的行家里手。三要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市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要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以“关键少数”的率先垂范,带动“绝大多数”的奋发有为。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