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1
发布时间:2025-10-1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税务系统办公室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和大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在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办公室是综合协调部门,是机关运转的中枢。工作能不能搞好,决策部署能不能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公室这个“司令部”、“参谋部”和“后勤部”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借此机会,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共勉。
一、立足新方位,深刻认识办公室工作的重大使命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形态,也对税收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所从事的办公室工作,其内涵、外延和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每位同志的岗位,都与国家治理的宏大叙事紧密相连。
首先,这是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地位提升所赋予的时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愈发凸显。办公室作为税务机关的“第一窗口”和“中枢神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文一事,都直接关系到税收政策的落地生根,关系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切身感受。我们不再仅仅是办文、办会、办事的执行者,更是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我们处理的每一份文件,可能影响着一个行业的税负水平;我们协调的每一次会议,可能决定着一项重大改革的推进节奏;我们撰写的每一篇报告,可能为上级决策提供关键依据。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标准必须是最高的,责任担当必须是最强的。
其次,这是税收治理变革带来的深刻挑战。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浪潮交织,跨国企业经营模式日趋复杂,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际税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许多税务机关都在努力应对因关键人才流失、IT系统老化、法规更新滞后带来的治理难题。这些全球性的挑战,最终都会传导至我们基层税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办公室必须具备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要跳出我们*市这一隅,去理解和把握国内外税收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在服务领导决策、参与政策研究时,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谋得更实。
再者,这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塑机遇。当前,全国税务系统正全面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以数治税、智慧税务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从“非接触式”办税的全面推行,到数电票的普及应用,再到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扫描和智能预警,税收工作的方式正在被颠覆性重构。这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我们习惯于纸质流转、层层审批的模式,未来将更多地依赖数据驱动、流程再造。办公室系统必须主动拥抱这场变革,争当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才能在新的工作体系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而不是被动适应甚至被时代淘汰。
因此,我们必须把办公室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放到税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思考和定位。每一位同志都要深刻认识到肩上的担子之重、责任之大,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办公室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投身于这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
二、明确新坐标,精准把握办公室工作的职责定位
办公室工作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服务”二字。具体而言,就是服务决策、服务执行、服务落实。这“三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价值标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三服务”做得更精准、更高效、更有价值,我认为关键要当好“三种角色”。
第一,当好服务决策的“高参”。办公室离领导最近,最了解领导的思路和关注点,也最容易接触到全局性的信息。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传声筒”和“收发室”,而必须努力成为领导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一是要有超前研究的意识。领导关注什么,我们就应该提前研究什么;改革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提前思考什么。不能总是等领导安排了才去做,等问题出现了才去想办法。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税收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主动设置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性研究。比方说,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集群,其税收政策支持体系如何构建?“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哪些税收风险?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只有研究深了、思考透了,才能在关键时刻拿出有分量、有见地的意见建议。二是要有数据支撑的习惯。以数治税的时代,任何没有数据支撑的观点都是苍白的。我们要善于运用税收大数据这座“金山银山”,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运用,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反映政策执行的效果,预警潜在的风险。我们的分析报告,不能只是简单的数据罗列,而是要通过数据讲故事、做诊断、提对策,让数据“说话”,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可靠的参照系。三是要有全局统揽的视野。为领导起草文稿、准备材料时,必须跳出部门利益的局限,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工作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讲话稿不能是相关业务科室材料的简单拼接,而是要进行观点的提炼、思想的升华。文件不能是上级文件的原文照转,而是要结合*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化、可操作的落实举承。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准确把握文件精神,确保我们拿出的每一份文稿,都体现出市局党委的决策水平和思想高度。
第二,当好推动执行的“中军”。决策部署千条线,办公室是首先穿针引线的那一根。一项决策能否顺利推行,一个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办公室的统筹协调、承上启下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要像军队的“中军帐”一样,调度各方、保证政令畅通。以近几年的减税降费工作为例,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成立了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就设在我们税务部门。它的核心职责就是协调。对上,要及时准确向上级汇报政策落实进度、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对下,要将总局、省局的最新要求第一时间分解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分局、每一个税源管理单位,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衰减。横向,要主动牵头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统一核算口径,共享数据信息,联合开展宣传辅导和督导检查。在这一过程中,办公室系统承担了大量的任务分解、台账建立、信息报送、会议组织等具体工作,确保了政策红利“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无阻。这就是“中军”作用的最好体现。我们要把这种在重大任务中锤炼出的协调能力,运用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确保机关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第三,当好督促落实的“督官”。“三分部署,七分落实”。再好的决策,如果落实不到位,也只是一纸空文。办公室的一项核心职能就是督查督办,这是确保工作闭环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当好抓落实的“监军”和“督官”。一要健全督办机制。要建立完善“清单化、台账式、销号制”的督查工作机制。对市局党委的重要决策、领导的批示指示、全局性的工作部署,都要第一时间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工作标准。要定期跟踪问效,实行“红黄绿”灯管理,对进展缓慢的及时预警,对未能按时完成的要查明原因、严肃通报。2025年,全系统的一项硬性考核指标就是“督查整改闭环率”,这充分说明了上级对督办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要创新督办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打电话、发通知催办,要更多地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深入项目现场去实地查看、当面核实。要将传统督查与大数据监督结合起来,通过信息系统后台数据,直接验证工作成效。比方说,考核一项“非接触式”办税推广任务,不仅要看责任单位报上来的总结报告,更要调取后台数据,看线上办税率、纳税人网上办理业务的笔数和占比,这才是最真实、最客观的评价。三要注重督办实效。督查的目的不是为了通报批评,而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改进。对于督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堵点难点,要及时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治本之策,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实现“督查一项、规范一片”的效果。要坚持督帮一体,对基层单位在落实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批评问责。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