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10-1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主题会议,时机特殊,意义深远。就在几天前,我们刚刚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的岁月沧桑,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尽,但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砥砺前行、开创未来的宝贵财富。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要引导全体司法行政干部职工,从伟大的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将那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那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那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那份“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转化为推动当前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直面挑战、攻坚克难,以“提质增效”的实际成果,告慰历史先烈,回应时代要求,不负人民期望。刚才,*同志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各单位负责人汇报了今年以来的工作进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分管领导同志也分别进行了点评和部署。大家的发言准备充分、思考深入,既总结了成绩,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短板,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工作形势,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筑牢司法行政事业的思想根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望那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我们不仅要缅怀英烈、铭记历史,更要深刻理解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作为我们干事创业的“根”与“魂”,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一,必须汲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四万万同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才汇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磅礴伟力。对于我们司法行政队伍而言,这种爱国情怀在当下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绝对忠诚。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司法行政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每一项法律的实施,每一次矛盾的调解,每一名特殊人员的管理,都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任务。必须把忠诚刻在心上、融入血脉、见于行动,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第二,必须弘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淬炼敢于担当的履职风骨。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无数中华儿女抱定“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决心,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这种不屈的风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新时代的司法行政工作,虽然没有了战火硝烟,但同样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法治建设进入深水区,改革任务艰巨繁重;社会矛盾复杂多样,调处化解难度加大;行政执法监督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敢于担当的铁肩膀。在推进法治督察问题整改时,要敢于动真碰硬,不讲情面、不打折扣;在处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时,要敢于坚持原则,依法纠错,维护公平正义;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直面矛盾,迎难而上,不做“太平官”,不当“老好人”。要将这种民族气节内化为履职尽责的勇气和底气,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不推诿。
第三,必须传承“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砥砺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抗战的胜利,是斗争出来的。面对强敌,我们党领导人民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当前,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同样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与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行为作斗争;与部分群众陈旧的法律观念作斗争;与社会上损害公平正义的现象作斗争;与自身队伍中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这种斗争精神,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讲究策略、注重方法、提升本领。要深入学习研究新领域的法律法规,提升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监督的专业能力;要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升普法宣传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要创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模式,提升特殊人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只有在斗争中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第四,必须践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夯实久久为功的奋进基石。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的是整个民族的耐力和韧性。最终的胜利,源于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司法行政工作同样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法治信仰的树立、法治习惯的养成、法治社会的建成,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定力。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对于人民调解体系的构建、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等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花架子,必须坚持不懈、持续用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清醒认识当前工作的现实坐标,精准把握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为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标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对标市委、市政府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刚才大家的汇报中也提到了不少问题,结合近期的调研和督察情况,我认为当前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一是在工作理念上,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还不够彻底。一些工作仍然停留在被动应付、就事论事的层面,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地思考。比如,人民调解工作,满足于调处已发生的纠纷,但在矛盾风险的源头预防、分析研判、主动介入方面做得还不够,未能完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普法宣传满足于活动搞了多少场、稿件发了多少篇,但在精准滴灌、以案释法、培育群众法治信仰上,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二是在重点任务上,攻坚克难的力度和成效还不够显著。一些“老大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特别是*市委法治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个别单位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够硬、进度比较慢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警觉。行政复议诉讼的纠错率和败诉率依然在较高位徘徊,这背后反映出我们在源头上的合法性审查把关不严、在过程中的行政执法监督不力、在末端上的府院联动化解争议不畅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都是硬骨头,是检验我们工作成色的试金石。三是在队伍建设上,能力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面对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的态势,部分干部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存在“本领恐慌”。有的同志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服务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同志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按部就班,亮点不多、特色不显。个别同志还存在作风不实、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影响了整体工作的质效。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挑战。我们必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找准症结、深挖根源,将其作为我们下一步“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