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3
发布时间:2025-10-1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题培训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衔接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培训。这次会议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责任压实会。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交流,能够有效提升全镇干部的业务水平,找准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我镇巩固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深刻把握巩固衔接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光荣。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以来,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日益完善,脱贫群众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我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将突破*元,稳定超过了2023年*元的水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2025年谋划申报的衔接资金项目库就包含了102个项目,这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所有奋战在巩固衔接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自觉。当前,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第一,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受宏观经济形势、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突发意外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收入增长基础还比较脆弱,稳定脱贫的根基尚不牢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返贫现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一场持久战,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第二,产业发展支撑不够有力。部分产业项目规模偏小、链条不长、联农带农机制不够紧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如何从“输血”式帮扶真正转向“造血”式发展,培育出能够让群众长期稳定受益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第三,群众内生动力有待激发。少数群众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在推进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部分群众的参与度还不够高,主人翁意识需要进一步唤醒和激发。第四,干部队伍作风仍需锤炼。个别干部出现了精神懈怠、工作松劲的“疲劳综合征”,入户走访不深入、政策宣传不精准、问题解决不及时。有的同志满足于“报表脱贫”“数字过关”,工作浮于表面,缺乏“面对面,心连心”的真情实感。会上通报的个别村工作开展不力的情况,就是给我们所有人敲响的警钟。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全镇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巩固衔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打好这场持久战。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巩固衔接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做好新阶段的巩固衔接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实现我们提出的“两好两升两确保”目标。所谓“两好”,就是产业发展基础好、农村人居环境好;“两升”,就是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群众满意认可度稳步提升;“两确保”,就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抓牢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防返贫动态监测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核心的工作。要持续开展大排查、大走访行动,将功夫下在平时。全体帮扶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全面掌握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和实际困难。要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对发现的返贫致贫风险,第一时间识别、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干预。要严格落实“应纳尽纳、应消尽消”的原则,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账外管理”,确保帮扶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对纳入监测的对象,要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一户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帮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抓实“3+1”保障成果,持续夯实稳定脱贫的基础。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即“3+1”保障,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尺。巩固衔接阶段,这项工作不是结束了,而是要持续巩固、不断提升。在教育方面,要坚决防止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反弹,加强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动态监测和精准资助。在医疗方面,要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参保率达到100%,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在住房方面,要定期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加固改造,确保群众住得安心、放心。在饮水安全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供水工程的管护,保障供水稳定和水质达标,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第三,抓好产业就业发展,增强群众稳定增收的动能。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果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根本举措。我们要立足我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要着力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推动产业从“小而散”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变。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将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中,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化与*、*等劳务输入地的合作,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无法外出、无业可扶的弱劳动力。扶持发展一批“微工厂”“微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