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镇党委书记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10-12

同志们:

刚才,X详细解读了《X镇干部作风建设“八个严禁”》,并就“两节”期间纪律要求作了强调,内容具体、要求明确。*主持了会议,并对落实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下面,结合当前我镇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把稳思想之舵,在认清形势中筑牢根基

当前,我镇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风建设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压舱石”。然而,对照省委、市委要求,我镇部分干部在纪律意识、工作标准、日常言行上仍存在短板,个别同志出现“躺平”心态、推诿现象,甚至行为失范。这就像一棵大树,若根系松动,再茂盛的枝叶也经不起风雨。我们必须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直面问题、深挖根源,为X发展扎牢思想根基。

(一)要深挖“问题点”,找准病灶根源。问题不会凭空产生,其背后往往是思想“总开关”松动。比如,有的干部觉得“小事无妨”,对群众诉求敷衍了事;有的在“八小时以外”放松警惕,参与赌博、酒驾;还有的面对企业咨询时“踢皮球”,寒了投资人的心。这些现象折射出个别同志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淡薄。我们要像中医“望闻问切”一样,从个案中剖析共性原因——是学习跟不上?还是监督缺位?近期县里通报的某镇干部因酒驾被处分案例就警示我们:作风问题无小事,一旦忽视就会蔓延。必须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方式,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做到“对症下药”。

(二)要拉紧“标准线”,提升工作标杆。作风好不好,关键看标准高不高。有些同志满足于“差不多就行”,文件传达层层打折,调研走过场,汇报“报喜不报忧”。这就像农民种地,若播种时偷工减料,秋收必然歉收。我们要以“事经我手无差错”为底线,对每项工作建立量化指标:政策落实是否到户?群众满意度是否达标?比如,浙江某镇推行“首问负责制”后,信访化解率提升30%,这靠的就是标准具体化。X也要对标先进,把“八个严禁”细化为可考核的条款,让软要求变成硬约束。

(三)要拓展“覆盖面”,全面反思整改。作风建设不能“头痛医头”,必须全员参与、全域渗透。从机关窗口到田间地头,从在职干部到退休党员,每个人都是作风“名片”。近期督查发现,个别村社区政策宣传仍用“老办法”,年轻人看不懂、老年人听不明;有的部门“台账漂亮”,但群众实际获得感低。我们要开展“作风体检”行动,通过村民评议、企业打分、交叉检查等方式,覆盖所有岗位。同时,用好红色资源,比如组织干部到长汀等地的党史馆学习,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力量,让作风建设如春风化雨、无处不在。

二、绷紧纪律之弦,在严肃整治中提质增效

纪律是作风建设的“生命线”,松一寸就会散一尺。当前,我镇已明确“八个严禁”,但若执行不严,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我们必须以“百日集中整治”的劲头,在严管中彰显厚爱,在整治中提升效能。

(一)要严明“禁令线”,强化制度刚性。“八个严禁”不是软建议,而是硬杠杠。比如严禁违规吃喝,就要紧盯小区内部食堂、私人会所等隐蔽场所;严禁收送礼品,就要严防“蟹卡蟹券”等变异问题。近期外地某镇查处一起“内部食堂宴请”案例,涉事干部被就地免职,这就是“禁令带电”的信号。我镇要同步完善“负面清单”,对踩红线者“零容忍”,尤其“两节”期间,纪委要专项巡查,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同时,把制度学习纳入年度考核,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

(二)要筑牢“监督网”,管好日常言行。干部作风不仅体现在工作时,更见于“八小时外”。一些同志认为“下班后是我的自由”,结果酒驾、赌博屡禁不止。这就像开车系安全带,不能等事故发生了才后悔。我们要建立家属联督机制,通过家风座谈、社区走访,管好“生活圈”;推广“随手拍”监督平台,让群众成为“移动探头”。例如,福建某镇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去年及时发现并纠正了5起干部作风苗头问题。X可借鉴此类经验,让监督如影随形,消除死角。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