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7
发布时间:2025-10-1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县加强退出领导岗位职级干部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干部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对我县相关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县纪委监委、*乡党委和两位职级干部代表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讲得都很深刻、很到位,我完全赞同。下面,我结合县委的决策部署,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深刻把握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强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管理,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深化实践,更是我们激发全县干部队伍整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各单位党委(党组)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第一,这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锻造过硬干部队伍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对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提出了一系列刚性要求。干部管理没有“特殊群体”,更没有“保险箱”。退出领导岗位,只是工作岗位的调整,而不是党员身份的改变,更不是干部责任的终结。加强对此类干部的管理,就是要破除过去那种“退居二线即安全着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陈旧观念,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这不仅是对这部分干部本人的关心爱护,防止他们因思想松懈而出现问题,更是向全县干部队伍释放一个强烈信号:无论在任何岗位、任何阶段,组织的管理和监督都如影随形,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约束都必须时刻遵守。
第二,这是盘活用好宝贵执政资源、凝聚发展强大合力的战略举措。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普遍政治上成熟、经验上丰富、能力上突出,曾长期在重要岗位上历练,处理过各种复杂局面,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智慧。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清闲人”,更不是组织的“包袱”。当前,我县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打好打赢“*攻坚战”、加快推进“四区融合、大美*”建设,任务极其艰巨繁重。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和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尤其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这支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重新激活、有效使用,让他们在新的阵地上继续发光发热,能够为我们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实践助力,为*的发展大局注入新的、更为深沉的动能。
第三,这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的鲜明导向。干部工作的导向,就是风向标、指挥棒。我们如何对待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直接影响着在职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如果退出领导岗位就意味着“赋闲休养”,就容易让一些干部产生“干到一定年限就可以歇歇脚”的懈怠思想。反之,如果我们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安排,让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依然有事干、有舞台、有作为,就能在全县树立起“退岗不褪色、离位有贡献”的价值追求,形成“奋斗不息、担当不止”的鲜明导向。这有利于激励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干事创业上,营造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让担当作为在*大地蔚然成风。
二、搭建平台,精准赋能,充分激发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干事创业的澎湃动能
做好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管理工作,核心在于“用”。“管”是基础,“用”是目的。只有把他们用好了,作用发挥出来了,“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单位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为他们量身打造发挥作用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是要在服务中心大局中“设岗定责”。要将这支力量精准投放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战场、第一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就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最佳舞台。例如,在推进“*攻坚战”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安排他们担任项目顾问、专项督导员或征地拆迁、群众工作等具体任务的协调员。他们经验丰富、方法多样,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时往往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要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这些攻坚克难的一线,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体现新担当、彰显新价值,争当攻坚克难的“*先锋”。
二是要在加强基层治理中“赋能压担”。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很多都具有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可以选派他们到党建工作相对薄弱的村(社区)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县委的巡视巡察工作,利用他们“火眼金睛”的洞察力,帮助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成立政策宣讲团、社情民意观察团,让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反馈基层真实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这些方式,让他们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一线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