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9
发布时间:2025-10-0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全面部署。下面,我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铸魂强基,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心骨”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最后一公里”。实践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作为统揽全局的“核心引擎”,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最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首先,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把稳政治方向之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灵活运用集中研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同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
其次,要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夯实组织建设之基。阵地是战斗的依托。要持续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和功能提升,不仅要建好“硬件”,更要充实“软件”,使其成为党员教育的课堂、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乡亲的窗口。要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遗址打造成为激发干部群众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的生动教材。乡党委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通过实施“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机制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户、落实到人,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无缝对接。
再者,要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激活干事创业之源。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全面推进机关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驻村工作队和乡土人才“五支队伍”建设,健全人才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今年以来,全乡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人,重点培养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带头人”和具备新媒体技能的“电商村干”。乡党委要落实好与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振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产业破局,走好共同富裕的“振兴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本之策在于发展产业。必须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一是构建组织化发展体系。要深化“乡级产业发展公司+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乡党委要指导各村党组织因村施策,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路径。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上成立功能型党组织或党小组,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全乡3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5万元或收益达到25万元。
二是走实特色化发展路径。*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各异,必须立足实际,精准选择产业项目。要聚焦肉牛、烤烟、油茶、中药材和精品果蔬等主导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集群。例如,我乡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的鲜食玉米产业,今年种植面积已超过1400亩,预计总产值可达273万元,直接带动了2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此外,全乡种植的中药材超过900亩,6000余亩的油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超过20万元,而3840亩的烤烟产业预计产值将突破1200万元。这些成绩充分说明,选准一条路、激活一盘棋,就能打开一片新天地。同时,要坚持“以短养长”与“长短结合”的策略,利用好林下经济等模式,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和产业抗风险能力。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