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县营商环境建设领域专项巡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77

发布时间:2025-10-0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2025年第2次会议,同时也是一次营商环境建设领域专项巡视工作的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并就即将全面展开的省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推动全县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整体跃升。刚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汇报了专项巡视工作的进展、有关考核评价指标的监测情况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评估报告,我都认真听了,讲得很好,反映了问题,也提出了建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更高站位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阳光雨露”。优化营商环境,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努力都不为过。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工作,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首先,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更加稳固。一流的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7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双过半”,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5%,总量已达6万余户。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县去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实现了超过300%的突破性增长,这充分说明,XX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正在释放出越来越强的“磁场效应”,我们的营商环境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其次,改革创新的“含金量”更加凸显。我们始终坚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转变。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系列改革举措已经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不断深化,超过300项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实现“一窗通办”,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办结率达到99%以上;“一网通办、一事联办”效能显著提升,企业开办时间从过去的数个工作日压缩至现在的0.5个工作日内“零成本”办结,不动产登记、用电报装等高频事项的办理时限压缩率超过90%,“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已经成为常态,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我们还大力推进“信用XX”建设,累计归集共享各类信用信息近200万条,以信用赋能企业融资发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是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好证明。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营商环境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当前,区域竞争的实质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我们必须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政策执行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退一尺”。特别是省委即将对我县营商环境建设领域开展专项巡视,这既是对我们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一次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宝贵契机。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立即摒弃“自我感觉良好”的懈怠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迎接这次“大考”,并借此东风,推动我县营ar商环境建设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二、聚焦问题,动真碰硬,以最坚决态度打好专项巡视整改的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工作最有效的方法。这次专项巡视,以及我们日常的督查和企业座谈中,暴露出一些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信心的“绊脚石”,是阻碍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必须下定决心、动真碰硬,坚决予以整改。这里,我重点强调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政策悬空、执行打折”的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惠企利民的好政策,但一些部门和干部在执行中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有的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不知道、不会用;有的政策门槛设置过高,看得见、摸不着;有的政策执行“选择性”落实,对自己有利的就快办,需要协调、担责的就慢办、不办,导致政策红利无法完全释放,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的权威性。

第二个是“数据孤岛、协同梗阻”的问题。虽然我们建成了政务服务网,实现了许多事项的线上办理,但在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协同上,堵点依然存在。数据壁垒没有完全打破,一些部门的数据“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会共享”,导致企业和群众办理“一件事”仍需跑多个部门、报多套材料,“数据多跑路”的承诺在“最后一米”卡了壳。这种“部门小循环”阻碍了“政务大循环”,是流程再造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第三个是“标准不一、服务看脸”的问题。企业普遍反映,我们的政务服务水平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有的窗口服务热情周到,有的窗口则冷若冰霜;有的干部业务精湛,能提供专业指导,有的干部则一问三不知,甚至态度蛮横。这种服务体验上的“随机性”,让企业办事如同“开盲盒”,严重损害了整体营ar商环境的形象。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服务标准不统一、内部管理不严格、人员培训不到位的问题。

第四个是“新官不理旧账、承诺不兑现”的问题。诚信是政府的生命线。但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换人就换思路”的现象,对过去政府作出的承诺、签订的协议,找各种借口拖延、不予兑现,让企业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信心受到重创。这种失信行为,伤害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感情,更是整个区域的投资信誉。如果我们言而无信,招商引资时说得再天花乱坠,最终也只会是“门可罗雀”。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