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4
发布时间:2025-09-24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5月,市营商办深入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开展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专题调研,通过走访企业、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形式,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该调研报告。
一、我市营商环境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努力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发展态势。
1.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年,是全省营商环境提升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方案,对标全省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我市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明确了行动目标,夯实了各方责任,提出了具体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全市各县(市、区)都能严格按照市委安排,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行动方案,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分别对照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整改办法,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坚实的组织保障。
2.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和综合服务效能提升,良好的政策政务环境正在形成。一是简政放权进展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公开,以简化办事流程目标为牵引,截止****年底,先后取消、下放、转移省级审批事项****项、市级管理权限****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二是政策支撑不断完善。近几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先后出台了方便群众和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实施方案、关于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行动方案、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三是便民服务不断提升。全市建立完善了市、县、镇、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创新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积极探索“容缺审批”“限时办结”“并联审批”新模式,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万户,增长****%,有力践行了方便群众办事,服务企业发展的宗旨。
3.干部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古语云“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一个地方的工作成败和事业兴衰,关键全在干部作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追赶超越的主要抓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升综合服务效能,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在走访非公经济人士过程中,听到了他们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看到了我们党员干部热情服务、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特别是当前全市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2.0升级版,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各级党政干部都能践行好“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服务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4.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不断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积极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一是强化服务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活动,推动政府部门持续改进服务水平。二是整顿规范涉企收费。全面清理和整顿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压减涉企收费项目,推动收费公开。三是不断强化法治理念。通过出台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办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法规,持续深入开展了整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阻工等违法犯罪”“扫黑除恶”“警灯闪烁”等专项行动,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大力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检务、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努力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这些举措为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政策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和持续培育,行业标杆企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型企业不断增多;通过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近**年的努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以上,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呈现活力增强、规模扩大、产业提升、效益显著、贡献突出的良好局面。预计****年上半年,全市非公GDP占比****%以上。
二、当前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纵向看,这些年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整体向好;横向比,在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园区服务管理、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企业融资等方面与其他兄弟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任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政务改革步伐仍需加快。一是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动态管理不及时,一些部门的审批事项合并、移交、下放不彻底,交叉管理事项仍然较多;下放到县、镇两级的权力缺乏专业人才,业务不熟练,不能很好的承接,开展业务效率不高;行政审批部门信息不共享,标准不统一,企业办理业务需要跑多部门、多科室。主要体现在便民服务大厅涉企审批方面,交叉管理、多头管理,重复审批的情况仍存在,能“一站式”办理事项较少,大事、要事仍需跑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一样的资料需提供几套,内容相似的表格需要填写多次。二是行政执法单位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工作开展不全面,还存在着选择性、随意性执法问题,在对企业管理方面“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督导”“标准就高不就低”。据企业反应,一些县的住建部门对房地产企业一次能征收的费用,分三次进行征收(图纸一次、验收一次、办理相关手续一次);环保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同时能对一家企业的防尘降霾问题开具出不同标准的罚单,在对待汽车维修行业,不提整改,直接禁止营业;办理安全生产手续“重审批、轻监管”现象较多;在落实涉企补贴类政策中“优亲厚友”“厚公薄民”现象较严重。三是支持创业创新的氛围仍没形成,扶持政策太少,工业园区产业规划不合理,人才服务保障政策还不健全等,致使企业转型升级成本过高。高新区一家招商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受人才缺乏和产业链不全,导致企业研发产品要委托市外有关科研研机构,配件要在市外生产等,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成本,制约了企业发展。
2.政府失信现象仍较突出。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规范,职能转变不彻底,信用责任机制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完善,信息公开不透明,部分领导干部契约意识不强等,导致政府信用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前任不谋后事,新官不理旧事”,随着上任领导干部的离任,新任领导对前任干部作出的项目方案、承诺给企业的优惠政策等不能很好接续,“既换汤,又换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政府决策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健全的决策机制,很多领导干部依然热衷于“拍脑袋决策”,严重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导致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致使政府信用渐渐流失;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部门领导干部对上级的政令“重视在嘴上,措施在纸上,行动在会上”,对自己有利的就用足用活,反之则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或软托硬抗,或相互推诿,致使政策落实不力,执行走形,最终导致政府无法兑现对企业的承诺;一些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没有明确职能权限,越位、失位、错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紧抓不放,在同一事情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包揽天下,轻易介入生产性、竞争性微观经济领域,严重影响政府信誉和形象。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