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23
发布时间:2025-09-05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和主阵地。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已成为影响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关键变量。*县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考验。
(一)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和即时性,使其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集散地和放大器。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和话语霸权,不断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输出;网络上各类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与主流价值观争夺话语权。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干部职工的思想防线,特别是青年员工,他们作为“网络原住民”,辨别能力和政治定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蚀。
(二)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当前,*县局干部职工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全局40岁以下青年员占比超过60%,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代际特征。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的报纸、电视转向了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都深受网络影响,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传统的“我说你听、我讲你信”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他们思想活跃、诉求多样的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面临严峻挑战。
(三)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模式遭遇现实瓶颈。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依靠会议传达、文件学习、集中培训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时代,其局限性日益凸显。一方面,工作节奏加快,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传统模式互动性不强、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据2025年上半年我局一项内部调研显示,超过70%的青年员工认为,希望通过更加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线上形式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这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从“线下”向“线上”延伸,从“实体”向“指尖”拓展。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我们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要求我们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互联网,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确保网络阵地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无论是建设官方新媒体平台,还是开展线上教育活动,都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网络空间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巩固主流思想舆论的坚强阵地。
(二)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任务。网络空间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价值真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核心任务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网络内容建设、传播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内化为干部职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履职尽责的自觉行动。
(三)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并结合烟草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现代化、大众化、趣味化的表达,引导干部职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三、构建*县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县局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有形”向“有效”转变,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同心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一)强化阵地建设,筑牢网络意识形态“主心骨”。坚强的阵地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打造内部融媒体“主平台”。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升级内部办公APP,打造集新闻资讯、理论学习、在线互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烟草云”综合平台。确保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上级决策部署和局内重要信息能够第一时间精准推送至每位员工。截至2025年8月,该平台在试运行阶段已实现全局员工95%的覆盖率,成为政策宣贯和思想交流的主渠道。二是建强外部宣传“微窗口”。精心运营“*烟草”微信公众号,将其作为传递行业声音、展示企业形象、服务零售客户和消费者的重要窗口。在内容上,既要发布权威信息,也要推送员工风采、文化活动、榜样事迹等贴近性强的内容,提升公众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
(二)创新内容供给,奏响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最强音”。内容是网络传播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要“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用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增强思想引领效果。一是推动理论学习“可视化”。改变单纯“读文件、划重点”的学习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核心内容,制作成系列图解、H5页面、短视频等可视化产品,让理论学习变得直观生动、易于理解。2025年以来,我局推出的“一分钟学思想”系列微视频,单期平均点击量超过500次,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二是实现榜样宣传“故事化”。深入挖掘身边爱岗敬业、创新奉献、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运用微电影、情景剧、在线访谈等形式,讲述他们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通过“榜样在身边”系列线上宣传活动,让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三是促进文化活动“网络化”。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网络平台深度融合,定期举办线上知识竞赛、云端健步走、网络主题征文、在线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员工参与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三)健全工作机制,织密网络风险防范“安全网”。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既要善于建设,也要敢于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网络阵地可管可控。一是压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明确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年度绩效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机制。成立由办公室、党建、人劳、监察等多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加强对涉我局及员工网络言行的日常监测,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和处置流程。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引导,及时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防止负面舆情发酵蔓延。三是加强网络素养和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引导干部职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规范网络行为,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共同营造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综上所述,加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县局必须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拥抱互联网,管好用好互联网,不断探索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路径,切实把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推动*烟草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