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医保局年轻干部自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浏览量:63

发布时间:2025-08-31

根据局党组关于开展“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办公室文秘岗位工作实际,本人紧扣“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服务到位”目标,通过个人查摆、同事帮评、服务对象反馈等方式,系统梳理自身在思想认识、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形成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如下,以期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为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政治理论学习:理论武装的“根须”扎得不深,学用结合存在“温差”

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本应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但对照“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求,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其一,学习主动性不足,存在“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被动心态。今年以来,局里组织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医保系统“红色医保”主题教育等集中学习活动,虽能按时参加,但个人主动延伸学习的意识较弱。例如,在学习《习近平关于医疗保障工作论述摘编》时,仅满足于通读原文,未按要求结合办公室“中枢”职能撰写心得体会,对“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等重要论述的政治领悟停留在字面,未能转化为统筹协调、参谋助手工作中的具体思路。其二,学习系统性欠缺,存在“碎片化”“浅表化”倾向。日常工作中,常因起草文件、筹备会议等事务性工作挤占学习时间,往往利用午休或下班前半小时“见缝插针”学,导致学习内容零散。如近期学习医保领域最新政策文件时,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专业术语仅满足于了解概念,未深入研究其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更未思考如何将这些政策要点融入办公室信息调研工作中,导致撰写的《我县医保基金运行分析报告》缺乏理论深度和政策高度。其三,学用转化存在“两张皮”现象,未能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例如,在参与起草《关于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宣传方案》时,虽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管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的重要指示,但在方案中仅简单罗列“开展讲座、发放手册”等常规举措,未结合“以案释法”“短视频普法”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创新宣传载体,导致方案落地后群众参与度不高,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思想根源剖析:究其根本,是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片面认为办公室工作“重事务、轻理论”,未意识到政治能力是年轻干部的首要能力,理论素养不足会直接影响参谋辅政的精准性。同时,缺乏“钉钉子”精神,对学习缺乏长远规划,存在“完成任务”心态,导致学习效果打了折扣。

整改措施:

1. 制定“每日半小时、每周一研讨、每月一总结”的学习计划。每日早8:00-8:30固定为个人自学时间,重点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原著原文,结合医保工作记录学习笔记;每周五下午办公室集体学习时,围绕“医保系统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主题开展研讨,主动分享学习心得;每月末梳理学习成果,形成1篇500字左右的学习感悟,报分管领导审阅。

2. 建立“政策学习台账”。针对医保领域最新政策文件,按“基金监管、待遇保障、经办服务”等类别分类整理,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政策进科室”活动,为各业务股室解读政策要点,推动办公室从“文件中转站”向“政策翻译器”转变。

3. 强化学用结合实践。结合办公室“以文辅政”职能,在起草重要文件、筹备重要会议前,主动对接业务股室收集典型案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保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材料始终。例如,在筹备下季度全县医保工作会议时,拟选取3个基金监管正面案例和1个反面警示案例,通过“案例+论述”的方式增强会议材料的感染力和指导性。

二、业务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的“短板”补得不实,履职尽责存在“误差”

办公室工作涉及公文处理、综合协调、信息调研等多个领域,对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对照“精于业务、善于协调、强于落实”的标准,自身仍存在三方面不足。其一,公文处理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今年6月,在起草《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的通知》时,因对“政策依据”部分把握不准,误将已废止的《XX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2018版)》作为引用依据,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才得以纠正,险些造成政策执行偏差。其二,综合协调能力存在薄弱环节。7月初筹备全县医保经办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现场会时,因与乡镇医保办沟通不及时,导致3个乡镇的参会人员名单报送延迟,临时调整会场座位安排,影响了会议整体进度。其三,信息调研深度不足。今年以来,办公室共报送医保信息12篇,其中被市医保局采用3篇、县政府网站采用2篇,但多数为“工作动态”类信息,缺乏对“基层医保经办难点”“群众办事堵点”等问题的深度调研。例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异地就医备案流程繁琐”问题,仅在信息中简单提及“已开通线上备案”,未深入分析线下备案存在的具体问题及优化建议,未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思想根源剖析:主要是存在“经验主义”倾向,自认为从事文秘工作3年,对办公室流程较为熟悉,忽视了医保政策更新快、业务关联度高的特点,缺乏“本领恐慌”意识。同时,对“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认识不够深刻,在细节把控上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工作失误。

整改措施:

1. 开展“公文质量提升月”活动。8月-9月,系统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XX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重点掌握公文格式、政策引用、表述规范等要求,每周选取1篇局内典型公文进行“挑刺式”分析,邀请县政府办文电科同志开展专题辅导2次,确保今后公文零差错。

2. 建立“综合协调备忘录”制度。每次开展大型活动或跨部门协作前,提前3天制定详细的工作清单,明确责任股室、时间节点和联系人,协调过程中及时记录沟通情况,活动结束后形成总结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针对本次现场会失误,在9月的全县医保系统半年工作会议筹备中,提前10天下发通知,建立“每日一提醒”机制,确保参会人员信息准确无误。

3. 实施“信息调研提质工程”。每月确定1个调研主题(如9月聚焦“基层医保电子凭证推广难点”、10月关注“慢性病用药保障现状”),主动下沉到乡镇医保办、村卫生室和参保群众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每季度撰写1篇有数据、有案例、有建议的调研文章,力争年内有1-2篇信息被省级以上医保媒体采用。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