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

浏览量:71

发布时间:2025-08-31

同志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核心是“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朴实而深刻,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最根本的逻辑。作为党的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时刻扪心自问: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谁?我们的权力,应该怎么用?今天,我想用“三颗心”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永葆一颗“赤子之心”,在思想深处解决“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

“赤子之心”,就是对党和人民最纯粹、最真挚的感情。这颗心,是我们共产党人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这颗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深刻信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余年来,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打土豪、分田地”,到建设时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新时代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党的理论,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的理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其中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从理论上、从情感上、从灵魂深处,真正搞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这颗心,体现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情的深浅,决定着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焦裕禄同志为什么能带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因为他把老百姓当亲人,看到群众受苦,他“肝部疼得更厉害了”。这种感同身受的真情,是任何报告、文件都无法替代的。我们有些干部,学历高、能力强,但就是和群众说不到一块儿去,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群众的真感情。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是材料和数据;走进群众家里,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急难愁盼。全市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院走一走,多同群众坐一条板凳,多听一听群众的唠叨话、烦心事,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汲取智慧。

这颗心,检验于对群众呼声的及时回应。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一个下水道堵塞问题,可能影响几百户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个公交线路的调整,可能关系到上千名学生的上学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是检验我们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前段时间,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到群众反映,XX区一处老旧小区的化粪池常年堵塞,异味扰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都未得到彻底解决。我对此事作了批示,要求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一周之内,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件事说明,不是问题解决不了,而是我们的干部有没有把群众的事真正放在心上。我们要建立健全民生诉求快速响应和办理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马上办的,要雷厉风行;需要协调解决的,要跟踪督办,决不能让群众的呼声石沉大海。

二、常怀一颗“工匠之心”,在履职尽责中磨砺“真本领、硬功夫”

“工匠之心”,就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为人民服务,光有热情和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干事创业的真本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需要我们像工匠打磨作品一样,用心、用情、用力。

要有“愿为”的境界。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的标准。当前,一些干部中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懈怠思想,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交。这种状态,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深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哪怕这些事短期内看不到“显绩”,也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

要有“善为”的本领。新时代,群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对我们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的老办法不灵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们不仅要懂农业,还要懂市场、懂电商、懂文旅。XX镇的一位年轻干部,为了帮助农民解决优质农产品滞销问题,自己学习拍摄短视频、搞直播带货,硬是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本地品牌打造成了“网红产品”,带动了全村增收致富。这就是新时代的“善为”。我们要鼓励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

要有“细为”的功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服务群众的工作,尤其需要“绣花功夫”。一个细节的疏忽,就可能让好政策打了折扣。比如,我们为残疾人修建无障碍通道,如果坡度设计不合理、接口不平滑,反而会给他们带来不便。我们为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如果流程繁琐、手续复杂,反而会让老人来回奔波。去年,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就充分听取了居民意见,把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改造活动场所等群众最关心的“菜单”式选项纳入改造内容,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赞。这启示我们,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把工作想细、想全、想周到,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三、恪守一颗“敬畏之心”,在用权律己中守住“警戒线、生命线”

“敬畏之心”,就是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手中的权力越大,越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要敬畏人民,始终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开展工作,把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当作改进工作的“良药”。要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那些在征地拆迁、惠农补贴、社会保障等领域与民争利、啃食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要敬畏组织,始终牢记“党员”是第一身份。作为党的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决不能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更不能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

要敬畏法纪,始终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纪律是“高压线”,法律是“生命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党纪国法刻在心里,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要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警惕别有用心的“围猎”,坚决抵制各种诱惑。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管好自己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要算好人生大账,不要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毁掉了家庭的幸福安宁。

同志们,“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服务,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和行动去践行。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