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党课讲稿:永葆清廉本色,勇担时代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中绽放青春华彩

浏览量:79

发布时间:2025-08-23

同志们,各位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局系统青年干部专题廉政党课,主要目的就是和大家进行一次深入的思想交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生态环保铁军队伍中最新鲜、最富活力的血液,你们的思想觉悟、能力素质、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今天我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廉”与“勤”。“廉”是立身之本,是为官从政的底线;“勤”是成事之要,是干事创业的基石。对于青年干部而言,廉与勤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希望通过今天的党课,能引导大家深刻感悟“以廉为基护生态,以勤为要建新功”的时代内涵,在人生的黄金时期,走好每一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下面,我围绕这两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以“廉”为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政治品格。对于青年干部而言,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犹如穿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一)深刻认识廉洁自律的极端重要性,守住政治生命线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廉洁自律绝不仅仅是个人私德,更是一种政治大德,是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对党忠诚、是否具备基本政治素质的试金石。我们生态环境部门,不是清水衙门,而是管审批、管执法、管监测、管资金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手中掌握着项目环评审批权、环境行政处罚权、环保专项资金分配建议权、环境监测数据发布权等诸多公权力。这些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服务,绝不能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近年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从这些令人痛心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性特征。有的干部曾经也是业务骨干、青年才俊,有着光明的职业前景,但因为理想信念动摇,在权、钱、色的诱惑面前打了败仗,最终身陷囹圄,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和家庭,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生态环保队伍的公信力。这些前车之鉴,就是我们最现实、最深刻的警示教材。每一个青年干部都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将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政治生命。

(二)全面审视廉政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防微杜渐

我们生态环境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廉政风险点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青年干部大多身处一线,直接面对管理服务对象,更要对这些风险点有清醒的认知和高度的警惕。一是在环评审批环节。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让项目尽快上马、降低环保投入,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公关”“围猎”,企图在环保标准、审批流程上寻找突破口。我们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守住生态环保第一道关口。二是在环境执法环节。面对环境违法行为,是严格执法还是“高抬贵手”?是秉公办案还是看人情、看关系?这考验着我们的党性原则和法治精神。不吃请、不受礼、不办人情案,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三是在环保督察环节。无论是中央环保督察还是地方日常督察,都是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保责任的“利剑”。在督察过程中,可能会有人托请说情,企图隐瞒问题、减轻责任。我们必须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如实反映问题,确保督察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在资金项目分配环节。环保专项资金是国家用于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宝贵资源。在项目申报、评审、验收等环节,要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防止优亲厚友、利益输送等问题发生。五是在环境监测环节。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和管理的科学依据,是生态环境的“体检表”,真实、准确是其生命线。任何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都是对科学的背叛,对人民的欺骗,必须坚决杜绝。

(三)锤炼过硬的自律修为,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如何才能做到“百毒不侵”?关键在于加强自身修为,不断提升“免疫力”。第一,要心中有“畏”,做到知敬畏。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这种敬畏,不是胆小怕事,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崇和戒惧。心中有了敬畏,行动上才会有所顾忌,才不会超越雷池、触碰红线。要时常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岗位和平台是谁给的?是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和信任。我们必须始终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第二,要手中有“戒”,做到守底线。党纪国法是高压线,也是我们履职尽责的保护线。大家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熟悉掌握与我们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坚决不能做,划清公与私的界限,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要守住小节,从拒绝一顿饭、一包烟、一张卡做起,谨记“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道理,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第三,要净化“三圈”,做到慎交友。青年干部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社交活动多,但必须处理好人际交往的问题。要净化自己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要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有学识、有正气的同志交朋友。对于那些动机不纯、刻意拉拢腐蚀的所谓“朋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果断拒绝。

第四,要勇闯“三关”,做到严用权。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力,始终牢记权力是用来为民造福的。要顺利闯过“权力关”,在行使权力时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要顺利闯过“金钱关”,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能把权力当作商品进行交换。要顺利闯过“人情关”,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处理涉及亲友的事务时,更要坚持标准、一视同仁,维护好纪法的严肃性。

二、以“勤”为要,练就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争当建功立业的时代先锋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勤奋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捷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面临的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繁重,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任重道远,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躺平”思想、“佛系”心态,都是对事业的懈怠,对人民的辜负。青年干部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在火热的生态环保实践中建功立业。

(一)勤于学习,在深学细悟中增强政治定力和履职能力

学习是青年干部成长进步的阶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学习。一要勤学政治理论,补足“精神之钙”。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能满足于读了几篇文章、记了几个名词,而要真正学懂弄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勤学业务知识,练就“看家本领”。生态环保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大气、水、土壤、固废、生态、监测、执法,每个领域都有精深的学问。我们不能做“万金油”式的干部,而要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活字典”“政策通”“业务尖子”。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学习掌握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局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能力培养,我们正在实施的“青蓝工程”培养计划,就是希望通过导师带徒、轮岗交流、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为大家快速成长搭建平台。三要勤学方式方法,提升“综合素养”。要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教给我们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增强“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要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在复杂局面中抓住主要矛盾,学会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二)勤于实践,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锤炼作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基层是最好的熔炉。青年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走向基层一线。要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去看一看一个重大项目从环评到“三同时”验收的全过程,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真实需求和困难,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与监管。要深入污染治理一线。要到污水处理厂去看一看工艺流程,到废气治理设施旁闻一闻排放气味,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只有亲身感受,才能对污染的危害有更切身地体会,对治理的艰辛有更深刻地理解。要深入群众身边。要多去企业走访、多到社区座谈、多入农户家中,倾听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诉求和期盼,了解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群众的满意度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局里推行的“墩苗计划”,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环境执法一线、到乡镇环保所、到信访维稳岗位去锻炼,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希望大家珍惜这样的机会,敢于到艰苦复杂环境中去,敢于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 点赞 0

  • 收藏 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