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0
发布时间:2025-08-25
同志们:
刚才,会议传达了重要实施方案,部分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签订了承诺书,观看了警示片。特别是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县家庭家教家风和清廉家庭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围绕贯彻落实上级讲话精神,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凝聚思想共识,更加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梦想启航的地方。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润物无声,却能影响人的一生;坏的家风,则可能成为滋生问题的温床。我们必须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绝非小事私事,而是事关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大事要事。
(一)要深刻认识家庭是精神成长的“第一课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人的精神品格,最早往往是在家庭中孕育形成的。就像一棵树,根扎得正,才能长得直;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我们要引导每个家庭都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倡导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家庭中生根发芽。
(二)要准确把握家风是社会风尚的“晴雨表”。家风好不好,不仅关系一家之兴衰,更连着民风、折射党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反之,如果家风败坏,不仅可能导致个人事业夭折、家庭幸福破碎,更会污染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像“堤坝蚁穴”,看似微小,却可能引发巨大风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风建设,把它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以优良家风带动清朗社风,支撑起好的党风政风。
(三)要清醒看到家风是清廉建设的“重要阵地”。家庭既能是温馨的港湾,也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很多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往往与“家风不正”有密切关联。有的领导干部自身或许能抵挡诱惑,却对亲属失管失教,最终被“拉下水”;有的则是全家共谋,搞“家族式腐败”。警示教育片《贪奢败家》中的案例,就是沉痛教训。因此,建设清廉家庭,就是要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管好家人、处好家事,让家庭成为清廉、安全、幸福的堡垒,这本身就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和保护。
二、要健全体制机制,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就像精心培育一棵树,既要目标明确——希望它长成栋梁之材,也要方法得当——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修枝剪叶,更需要一套科学的培育体系。家庭、学校、社会就如同土壤、阳光和园丁,缺一不可,必须协同发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联动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家庭“单打独斗”,也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学校,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们要着力健全这个协同机制,让信息互通、资源互享、责任共担。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开放日等,主动沟通;社区要利用家长学校、活动中心等,提供指导和服务;家庭要更主动参与,配合学校和社会。三者要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围绕孩子健康成长的“同心圆”,避免出现“5+2=0”(5天学校教育加上2天家庭社会负面影响,效果归零)的现象。
(二)要织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覆盖网”。不是所有父母天生就会教育孩子,他们也需要学习、需要指导。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获取家庭教育资源的渠道和能力还不平衡。我们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可以在社区、村居普遍建立指导服务站点,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利用线上平台开设公益课堂,为家长们提供便捷、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三)要树牢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指挥棒”。立德树人,“德”是根本,是方向。我们的体制机制、评价标准都要突出这个导向。不能只看重分数、看重才艺,更要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心理健康、人格塑造。要引导家庭和社会树立正确成才观,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像开车,方向盘要把稳,才能保证车子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否则速度越快,可能偏离越远。我们要通过机制建设,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偏移、不走样。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