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函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写作规范

浏览量:192

发布时间:2025-08-22

函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文种之一,是机关工作中十分常见、使用广泛的文种。正确使用函的种类,精准表述函的内容,恰当运用函的语言,对体现公文的严肃性,维护机关形象及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理解函的概念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按照行文方向划分,函属于平行文。但使用函这种平行文,并不意味着发函与收函单位级别完全对等。

对函的定义的理解,关键要把握“不相隶属机关”这个概念。有两种情况:一是发函和收函单位在同一系统内,但不相隶属,且级别相同,因没有上下级关系,往来公文无法使用请示或报告等文种,通常会使用函;二是发函和收函单位不在一个系统,既没有行政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没有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双方级别也许有高低上下之分,单位性质可能也各不相同,这种情况如有公文往来,一般也会使用函。

准确把握函的特点

函具有以下特点:

行文主体的灵活性。由于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所以函对发文和收文机关的资格要求相对宽松灵活。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均可相互发函,不受其他公文种类所特有的严格行文关系的约束。

沟通双方的平等性。平行文的要素使函具有发文、收文双方身份平等的特点。即使双方在级别上存在高低差异,但级别高的单位行文姿态和用语措辞也不能居高临下,带有命令性或强制性;同样,级别低的单位无论发函还是复函,也无需措辞过于谦恭,只需恰当平等地沟通即可。

事项内容的单一性。函的内容必须是单一的,一函一事,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对某一事项或问题进行商洽、询问或答复,目的是办理具体事项,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一函多事,可能会出现某事可办、其他事不可办、某事先办、其他事后办等情况,造成工作无法继续推进的局面。

分清、用对函的种类

函的分类,按主动与被动划分,可分为两类,即去函和复函。去函是指主动向对方单位发出公函,复函则是对收文的回复。

如果按内容再细分,去函可以分为:

商洽函。适用于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属地配合等事项。如,用于联系参观、调研、考察或对某一政策规定征求意见建议等事项。

询问函。适用于政策法规、工作进展、专项业务方面的咨询和了解情况等事项。

申请函。适用于向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请求批准某事许可,如帮助解决资金、物资、设备,请求提供业务指导或人力支援等事项。

告知函。适用于政策法规出台及印发,单位机构、职能、人员及办公场所变更,举办会议活动等需要对方及时知晓的事项。

此外,还有邀请函、委托函等多种形式。

复函则主要有三种:

答复函。适用于针对来函提出的商洽、联系、询问、邀请、委托等事项,作出明确答复。

批准(同意)函。适用于针对来函提出的申请事项,回复是否批准(同意)。

意见函。适用于针对来函提出的申请、商洽、征求意见等事项,提出意见及建议。

分清、用对函的种类,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对内容阐述、语言表达把握得更精准,从而提高行文的规范性,提升工作沟通效率和质量。

清晰表达函的内容

函讲究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力求言简意赅,避免空话套话。无论是去函还是复函,在内容表达方面,拟写时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写清行文理由。开篇需简明扼要地说明发函的缘由、目的或依据,把背景交代清楚,理由写充分,既体现出发文的必要性,又有利于提高收文单位的重视程度,进而有助于相关工作的贯彻实施。

如图。此函开头将发函目的、缘由陈述得清晰明了,对于落实和推进此项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如果是复函,则开头先表示来文收悉,引用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等,然后再根据复函内容提供相关依据。

阐明办理事项。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也是写作的重点。拟写去函时,对于需要商洽、询问、告知和请求批准的事项,阐述要清楚、具体、简洁,若事项较多,可分条列项说明,确保条理清晰。

如图。此函将具体内容分项排列,条理清晰、文字简洁,让收函者一目了然,目标任务明确,不会因产生歧义和疑问导致工作延误。

明确工作要求。批准同意或部署布置某项工作时,除了工作任务和具体事项要拟写清楚外,需要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方面要求的,一定要明确提出,能提供指导意见的,要一并提出。

及时准确可靠。复函需要及时处理,迅速回复;拟写复函时,要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应紧扣来函需求,需逐条回应的要逐条答复;复函提供的信息要真实、准确、可靠。

写好结尾用语。应根据函的不同种类使用恰当的结尾用语。去函常用“请予支持为盼”“特此函告”“特此函商”“特此函询”“盼复”“敬请函复”等;复函则常用“特此函复”“专此函复”“此复”等。

恰当运用函的语言

“行文主体的灵活性”和“沟通双方的平等性”决定了函的语言特点和语气基调。

用语礼貌。函的用语通常较为礼貌、平和,比较注意分寸,讲求客观诚恳,通常用商洽的语气,主要显示彼此尊重。例如,经常使用“贵单位”“恳请”“商请”“盼复”等尊敬谦逊的词语。语气不卑不亢,表述客观公正,一般不使用命令性或恭维性的语言。

表述简洁。函的行文通常比较简短,语言也需简洁明了。用精练的语言传达准确的信息,避免冗长繁杂的表述。

措辞准确。函应该使用规范的书面现代汉语,用语要反复斟酌,表达精准,避免使用语义模糊、似是而非的表述。

此外,函的格式相对比较固定,标题、文号、主送机关、发文机关、发文时间及盖章等公文格式在行文中要用对用准。

了解掌握函的写法,在机关工作中写好函、用好函,对准确传达信息、维护公文往来双方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也为推动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