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国有企业2025年人才培育工作情况汇报

浏览量:108

发布时间:2025-07-11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立足从被动引才向主动育才转变、从单一培养向系统培育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三个转变”,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组建由公司党委书记牵头,职能和业务部门12名中层干部、党员共同参与的人才育成工作小组,创新构建“党建+选人育才”工程,建立“四阶四库”培养体系,通过实施70%实践锻炼、20%导师辅导、10%理论学习的“721”工作法,形成了一条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特色育才之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才支撑动能。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人才发展的红色引擎。公司党委坚持以人才强企战略赋能业务转型发展,推动党建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是思想铸魂筑牢信仰根基。构建“理论学习+文化赋能”协同培养机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通过以党建带团建,设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运用团课、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依托学习强国、党建云平台、每周党建等线上阵地,打造“指尖上课堂”,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共开展专题学习17次,覆盖党员及骨干人才55人,真正让党的声音成为引领青年发展的时代强音。在文化浸润方面,精心策划“弘扬‘六地’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知史明鉴 廉韵清风”等6场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及骨干人才60余人赴烈士陵园、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二是党管人才夯实组织保障。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党委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公司党委牵头制定公司人才发展规划,精准对接智慧出行、智慧空间、党建政工等人才需求。通过定向校招与多元社招相结合,赴东北大学、大学等高校开展12场招聘,引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专业人才28名。深化人才交流机制,通过“活水计划”引入集团系统内3名青年潜力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三是严管厚爱涵养清风正气。加强对党员干部、青年骨干人才的教育管理监督,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切实将铁的纪律日益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建立“八小时以外”全周期监督机制,组织全体员工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党员干部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对“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重点进行提示,并通过警示教育、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深刻认识党纪严于国法的内涵,切实提高政治素养与法治观念,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坚实保障。

(二)突出体系创新,构建全链条育才模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重点业务需求,以系统化思维建设全链条育才体系,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是“三维度九要素”开展人才盘点。公司党委牵头,工作组通过岗位胜任力模型、360度测评等方式,收集公司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数据,初步绘制管理、技术、营销序列“岗位能力画像”。“四阶四库”精准施训。“四阶”即优苗、精技、壮干、育匠,“四库”即后备人才、工程人才、政工人才、安全人才库。针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设计差异化培养方案,覆盖人才职业发展全周期。“优苗计划”聚焦入职2年内新员工,通过“导师带徒+项目实战”模式,重点培养基础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后备人才队伍的“蓄水池”,首期8名学员中6名已成长为党群、新媒体、智慧出行等关键岗位骨干,2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精技计划”面向2-5年骨干员工,强化专业深耕与创新思维训练,为成熟业务提效、新拓业务增收输送中坚力量,分销渠道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60%。“壮干计划”针对3年以上管理骨干及关键岗位,培育自驱型、前瞻型管理团队,夯实高效协作组织底座,2名党员骨干晋升为中层管理岗位,1人获评高级政工师,管理团队平均年龄降至39.78岁。二是“721”工作法激活人才效能。实践锤炼(70%):通过内部轮岗、项目攻坚等方式,组织员工投身智慧个人、智慧出行、智慧空间等关键业务一线实践锻炼,全方位提升综合业务素养;设立12个柔性课题组围绕关键课题攻关,输出13项解决方案;组建“党员突击队”和“数智先锋青年突击队”,完成27项项目管理任务,推动重点业务落地。导师护航(20%):构建“双导师制”,为每名学员配备2名导师(业务导师+思政导师),建立“月度辅导+季度复盘+年度访谈”机制,进行全周期辅导。理论赋能(10%):借鉴高校模式搭建“基础+专业+前沿”课程架构,实现跨领域知识整合,购置200余本学习书,储备充足的学习资源,开展党务、AI技能等22场专项培训,助力员工从“专才”向“通才”进阶,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