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8
发布时间:2025-05-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首次提出了党建“三基本”建设,为我们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三基”工作是**油田会战时期孕育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基层工作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宝贵经验和基本方针。2021年,**着眼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石油传统实际,专题研究了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石油传统“三基”工作相互关系及推进两者融合的问题,制定实施了《指导意见》,引领**各级党组织围绕如何促进融合、形成“1+1>2”的工作成效进行深入探索。近年来,**党委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精神,在党建“三基本”建设和“三基”工作“如何融”上想办法、做实功,为抓好基层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基固本,锻造“融合”的“定盘星”
做实党建“三基本”建设与加强“三基”工作“融合文章”,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建引领,瞄准基层靶向,干好基本的事、管好基层的人,打好“融”的坚实基础。
(一)夯实基本组织,筑牢“融”的根基。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全面覆盖。厂党委严格遵循“四同步”“四对接”原则,精准布局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建班组时,迅速成立相应党支部,并同步配备完整班子,确保党组织无缝嵌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经过持续努力,已实现全厂基层班组党支部建设全覆盖,构建起严密的基层组织网络,为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支部水平。厂党委聚焦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实施“五型”党支部分类管理,开展“六个一”达标定级工作,通过ABC分级评定,精准定位党支部建设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提升。同时,大力打造基层党建活动阵地,目前已建成104个,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有力推动了党支部建设水平提档升级。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集团公司先进党组织12个、**油田“示范党支部”2个,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三是强化组织功能,促进作用发挥。持续加强党支部在团结带领员工、推动生产发展、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功能建设。通过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岗位建功、技术攻关等活动,引导党员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建强基本队伍,壮大“融”的力量。一是加强政工队伍培训,提升能力素质。近年来,厂党委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精心创办“**政工讲堂”,深化“党支部书记工作论坛”、党务干部“四季讲堂”等各类培训活动。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深入的交流研讨,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实现政工人员全覆盖,为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建强党员队伍,坚持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面向一线党员,创办“**党员大讲堂”,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实地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励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经营的各个岗位上,党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开展“最美**人”“十大杰出青年”“巾帼十杰”“双十佳干部”等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各类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举办事迹报告会、制作宣传展板、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典型的风采,在全厂营造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这些典型不仅是员工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凝聚队伍、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多年来,先后涌现出以全国劳动模范杨海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段福海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劳模工匠10人。
(三)完善基本制度,强化“融”的保障。一是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规范基层工作。为保证党建工作责任逐级得到有效落实,厂党委坚持“抓根本、管长远,零死角、全覆盖”的原则。在基层党支部层面,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结合厂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基层建设六项制度。这些制度为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抓手和依据,使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二是完善作业区党委规章制度,确保党委作用发挥。在作业区党委层面,先后建立了“三重一大”、党委议事规则、党务公开等规章制度。通过明确党委决策程序、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务公开,确保党委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规范化、制度化。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党委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三是加强制度执行监督,确保制度落地生效。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定期对基层党支部和作业区党委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开展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定期考核等方式,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与党组织和党员的评先评优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二、坚持以网格治理为催化,延伸拓展,提升“融合”的深度
近年来,**油田将探索实施“红色网格治理”新模式,作为政治工程、举旗工程、升级工程来抓,初衷就是坚持以“党建+管理”为引领,让党建和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为推动党建“三基本”建设和三基工作有机融合找到有效落脚点,使基本组织在发挥网格功能中更加健全强大,使基本制度在强化网格实践中落地执行,使基本队伍在完成网格任务中锻造壮大。
(一)把网格划“清”,优化治理布局。一是深入调研,精准制定原则。按照“划小可控”“与已有生产和管理模块相吻合”的设置原则,深入注采、集输、科研、保障、本部五类80余个党支部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分析生产管理实际需求,精准确定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为后续规范网格设置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规范设置,推进科学布局。依据调研结果,编制《关于优化红色网格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厂以“五型”布网法有条不紊地开展划网定格工作。在布网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流程、地理位置、人员分布等因素,确保红色网格治理模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截至目前,已建立支线网格244个、网格单元910个,设置网格长488名、网格员910名,构建起了层次清晰、覆盖全面的网格治理体系。三是动态调整,适应发展变化。建立网格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生产经营任务变化、人员流动等实际情况,及时对网格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定期对网格运行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网格边界、优化人员配置,确保网格始终能够高效运行,适应企业发展的动态需求。
(二)把职责定“准”,明确治理责任。一是明确角色定位,压实人员责任。锚定“人人有专责”目标,精准明确各级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和一般员工在网格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清晰界定党员、骨干履行网格员职责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充分发动全员参与网格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不落一人、不丢一岗,将网格治理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二是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强化协同治理。成立管理创优、安全管理、政策宣传、维稳信访、治安综治、健康管理的“六大专班”,建立“六大专班”直通车。通过专班运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先后召开专班会议20余次、开展联合调研80余场次,集中解决网格员定责、治理与管理融合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难题100余项,为深化红色网格治理提供了更具操作性、实用性的行动指南。三是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网格治理责任考核机制,将网格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各级网格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明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定期对网格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网格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处理,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确保网格治理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把事情兜“全”,确保治理全面。一是梳理任务清单,实现全面覆盖。锚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着力把网格单元里客观存在的事包住。在明确各岗位员工日常操作任务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治理任务清单化管理。组织“六大专班”围绕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梳理网格治理任务,将治理目标以任务清单形式具体到时间、量化到举措、落实到网格员。通过任务清单的明确,确保网格内各项工作任务无遗漏,实现全面覆盖。二是加强任务跟踪,推动工作落实。建立网格治理任务跟踪机制,对发布的治理任务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定期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及时掌握任务完成进度,协调解决任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加强任务跟踪,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按时保质完成。三是整合资源力量,提升治理效能。充分整合网格内的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与外部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形成内外联动的治理格局。通过整合资源力量,有效提升网格治理的效能,确保网格内各类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把考评用“好”,激发治理活力。一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将调动和保护全员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标准,统筹考虑“量、质、效”,坚持定性与定量、考人与考事、奖励与评优相结合,探索建立以“网格员月度考评”为重点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网格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创新评分规则,提高考评科学性。创新推行月度治理“百分达标”评分规则,细化考评指标,明确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和权重。通过量化评分,使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提高考评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适时对评分规则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考评体系能够适应网格治理工作的发展变化。三是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红网治理先锋”评选、“红旗网格”季度评比、“红网治理”年度考评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对在网格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网格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厂营造出积极参与网格治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全员投身基层治理的热情。
三、坚持以数智转型为引擎,赋能赋效,增强“融合”的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将数智技术内嵌到党建“三基本”建设与加强“三基”工作中,为二者融合注入强劲动能,在推动基层工作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中赢得先机。
(一)搭建“天眼—数控—地模”立体智控体系,推动基础架构提档升级。一是加快数字化改造,构建全方位监控系统。近年来,**围绕开发生产全过程全要素联动目标,大力加快井间站数字化改造步伐。通过安装先进的监控设备,打造“高低结合、动静互补”的全方位监控系统,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精准监控。目前,已在多个关键生产环节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分析,有效提升了生产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开展智能应用探索,打造数字孪生体。积极开展井间多场景智能应用探索,构建集地面井站、埋地管网、地下储层和井筒模型于一体的数字孪生体。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和优化决策,为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自动采集、智慧分析判断、地上地下一体化智能开发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完善运维体系,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完善“厂—作业区—外委”三级运维体系,建立完整的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架构。加强运维人员培训,提高运维技术水平,确保数字化设备在线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故障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保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四是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员工数字化技能。积极建设油田首家集“培训、创新、检测”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实训基地。面向全厂员工围绕十大管理单元、九个主体岗位,开展新时期综合性“基本功训练”。通过理论教学、模拟操作、实际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引导员工从思维到技能全面适应数字化生产,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二)探索“区域化、大班组”组织框架,探索基层建设新路径。一是立足改革需求,确定管理模式思路。**立足深化“**公司”模式改革,聚焦提高劳动组织效率,组织各油气生产作业区因地制宜自主开展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过系统研究、综合研判,最终确定“区域化、大班组”的管理模式改革思路,旨在打破传统的班组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开展试点工作,优化班组设置。以数字化建设程度最高的第八作业区为试点,依托数据自动采集、参数远程调控、视频智能巡检等数字化技术,实施人机交互区域巡检、集约式大班组管理、专业化运维保障。通过整合注采和集输班组,建强保障班组,实现了基层班组的优化设置。试点作业区基层班组由16个减至9个,节省劳动用工143人,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三是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面改革。及时总结试点作业区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全厂范围内逐步推广“区域化、大班组”管理模式,引导各作业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通过全面改革,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