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5
发布时间:2025-05-2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统一战线智慧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贡献更大力量。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审议了有关工作要点,几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下面,我代表市委讲三点意见。
一、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深刻把握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新内涵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十二个必须”系统阐释了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本质要求、方法艺术,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磁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我市情况看,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既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产业结构偏重、创新动能不足等现实挑战。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独特优势。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同心圆梦”主题教育,组织统一战线成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建功新时代”专题研讨,引导党外人士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等提交提案建议236件,其中关于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委决策,充分彰显了统一战线的法宝价值。
(二)统一战线是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的重要纽带。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超过2亿,宗教领域呈现新特点,民族工作面临新情况。我们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在51个民族乡实施“石榴籽工程”,打造“民族团结体验馆”12个,开展“结对子”“手拉手”活动380场次,相关做法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案例。在宗教领域,建立“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指导宗教团体开展“四进”活动(国旗、宪法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场所),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取得新进展。
(三)统一战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政企早茶会”机制,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解决用地、融资等难题87个。实施“百名党外专家进百企”行动,组织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专家学者对接重点企业,帮助解决技术瓶颈23项。在乡村振兴中,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6个,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开创统一战线服务大局新局面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发展夯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全市统一战线要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五个方面展现新作为。
(一)在凝聚思想政治共识上展现新作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同心大讲堂”“党外人士读书会”等载体,创新开展“奋进新征程・统战建新功”主题宣传,通过“理论宣讲+实地研学+互动研讨”模式,组织党外人士赴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市委常委每人联系2-3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每季度开展1次谈心谈话,通过“四个一”机制(共同调研1次、解决1个实际问题、形成1篇联合建议、开展1次联谊活动)深化思想交流。创新网络统战工作,打造“云上统战”平台,开设“统战微课堂”,制作短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建立“统战网红”孵化基地,培育10名党外网络大V,开展“e起话同心”网络主题宣传,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二)在服务经济发展主战场上展现新作为。要围绕构建“5+3+X”现代产业体系,发挥统一战线人才优势,组建“党外专家智库”,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产业一报告一建议”成果。实施“青蓝接力”工程,选拔100名新生代企业家进行重点培养,举办“创二代”高质量发展研修班,设立5000万元“新生代创业基金”,建立“老带新”导师制,推动3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深化“百家商会千企行”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中东欧建立5个境外经贸合作联络处,拓展海外市场。在招商引资中,发挥异地商会、侨联组织作用,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建立“统战+招商”联动机制,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三)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展现新作为。要健全统一战线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闭环机制,在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领域设立10个风险监测点,组建由统战干部、专家学者、党外代表人士构成的30人风险研判小组。针对民营经济领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平台,防范化解劳资纠纷、债务风险,化解率达95%以上。在民族宗教领域,实施“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工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坚决防范境外渗透,建立宗教活动场所“三员”管理队伍(管理员、宣传员、安全员)。加强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建立“网络大V”数据库,开展“E路同心”行动,引导他们传播正能量,培育10个正能量网络社群。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