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35

发布时间:2025-08-18

同志们:

这次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省、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4年全区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科学分析震情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刚才,区地震局传达了国家、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区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对2025年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市地震局**处长为我们做了非常精辟的震情形势报告,对下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更加有效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做到“三个务必”

2024年,各街道、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加强“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全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地震灾害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潜在威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全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是震情形势复杂严峻,务必高度警惕。我市处于***强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的中间地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造成重大损失。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严加防范,决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要加强救灾物资和专项资金储备,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二是地震灾害后果严重,务必高度重视。事实证明,地震本身的巨大破坏和次生衍生灾害的叠加放大效应,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与过去相比,我区重大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如果不尽快改变地震安全基础薄弱的局面,一旦发生大的地震,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甚至会干扰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可以说,防震减灾工作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把防震减灾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定位,放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宁可有备无震,不可有震无备或备之不足。

三是防震减灾基础薄弱,务必清醒认识。近年来,我们在防震减灾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总体上看,我区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一些先进县区的差距还很大。部分街道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不够重视;一些老旧房屋抗震设防能力不强,公众防灾避险能力有待提高,应对大震巨灾的准备依然不足。这些问题大家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强化措施,做到“三个加强”

防震减灾,关键在“防”,重点在“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防震减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三种能力建设,努力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是加强地震群防群测。我市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我区没有自己专业的地震监测台站,这就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区地震局要密切加强与市局密切联系,力求准确了解震情总体变化趋势,尽可能给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要继续推进“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各街道、各部门要完善地震灾情速报系统,做到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并报送给同级政府、上级地震部门,基本满足政府在第一时间掌握地震动态信息、指挥抗震救灾、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需要。

二是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开展城市建筑物、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加固工作,加快地震高风险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抗震民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检查工作,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水库、旧房、道路等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切实消除隐患。要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广场、公园、绿地、学校等公共设施,进一步拓展城市防震避险空间,确保地震发生后满足疏散和灾民安置需求。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