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公司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39

发布时间:2025-08-21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复盘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成绩、剖析问题,研判当前形势,明确下半年的奋斗目标和关键举措,动员全体同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接续奋斗。刚才,各部门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详实的数据,也有深刻的思考,总结了亮点,也直面了不足,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大家的发言准备充分、内容务实,我听了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公司整体运营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在上半年攻坚克难中砥砺了发展韧性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以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来的传导压力,公司全体干部员工迎难而上、承压前行,围绕年度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整体发展态势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一是市场拓展逆势而上,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在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实现了经营业绩的逆势增长。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12.8%,新签订单量同比增长9.5%。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特别是在*区域、*区域等传统优势市场,我们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我们在中西部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市场一线将士们不舍昼夜的奔波和拼抢,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市场,用汗水浇灌收获的成果。我们成功交付了*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大学*校区电梯更新项目、*市*地块公租房电梯工程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标杆工程,这些项目的顺利履约,不仅为公司贡献了收入,更擦亮了*电梯的品牌,赢得了客户与社会的广泛赞誉。二是技术创新引领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我们深知,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上半年,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精力。特别是面对即将全面实施的GB7588-202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展现了卓越的前瞻性和执行力。他们围绕新国标在制动系统、阀门系统、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系统性地开展了技术攻关与产品迭代升级。截至目前,我们已有*款主力电梯型号通过了新国标的首批认证,覆盖了公司在保电梯总量的*%,走在了行业前列。这不仅为我们应对法规变化赢得了主动,更为产品的本质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我们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也取得初步成效,搭载了AI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智慧电梯解决方案,已在部分项目中试点应用,提升了运行效率与安全系数。三是服务升级成效显著,后市场布局开创新局。随着我国电梯保有量突破1000万台大关,电梯行业正式进入存量与增量并重的新时代。我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趋势,将服务升级和后市场开拓作为重要的增长极。工程服务团队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民生工程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据统计,全国有超过120万台老旧电梯存在更新改造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上半年,我们在*市、*市等地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率先推广应用的装配式加梯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工厂化预制,将现场安装周期从传统的45天大幅缩短至12天极大地减少了施工对居民的滋扰。凭借高效的交付能力和卓越的服务品质,我们在相关项目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中,获得了超过91%的综合满意度评分树立了行业新标杆。维保业务同样量质齐升,我们通过优化网格化布局,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客户投诉率同比下降了*个百分点,续保率达到*%,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这既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我们下半年改进工作的起点。第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区域市场拓展未达预期,市场占有率与我们的品牌地位不相匹配,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需要警惕。第二,内部协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部门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跨部门的流程衔接、信息共享还不够顺畅,影响了整体运营效率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三,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强。个别项目存在交付周期偏长、成本控制不力的问题,反映出我们在项目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能力还需持续锤炼。第四,创新驱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面对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滔天巨浪,我们虽然有所布局,但整体的反应速度、技术转化效率和商业模式创新应用,与头部企业的差距依然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研判形势,认清挑战,把握机遇,在时代变局中找准高质量发展的航向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只有深刻洞悉行业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现实而严峻的。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房地产作为电梯行业的重要上游,其深度调整给新电梯市场带来了结构性的不确定性。钢材、稀土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波动,也对我们的成本控制构成了巨大压力。从行业内部看,市场竞争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与增量并重的全方位竞争”,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在中低端市场尤为激烈。同时,GB7588-2023新国标的全面实施,对所有企业都是一次技术、制造和管理能力的大考,不达标者将被无情淘汰。客户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对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和全生命周期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必答题”。

然而,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在重重压力之下,我们更应看到中国电梯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刻的变革机遇。第一,城市更新与存量提质是最大的机遇。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但发展的重心已从大规模新建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城市更新。这为电梯行业带来了三大历史性机遇:一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项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据测算,全国符合加装条件的楼宇超过200万栋,市场空间巨大。二是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深入实施,将加速淘汰安全性能低、能耗高的老旧电梯。全国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已近百万台,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千亿级市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持续建设和升级,将继续拉动对高品质电梯的需求。第二,智能化与数字化是核心的驱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深刻重塑电梯行业。智能电梯不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趋势。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电梯24小时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优化电梯调度,减少乘客等待时间;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大幅提升维保效率和安全性。根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底,智能电梯在新装市场的渗透率将超过50%。谁能在这场智能化竞赛中抢占先机,谁就能掌握未来的发展主动权。第三,“后市场”服务是未来的增长极。随着电梯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围绕安装、维修、保养、改造、零部件供应的“后市场”价值日益凸显。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梯后市场规模有望接近千亿元级别。相较于竞争惨烈的新梯销售,后市场业务具有客户黏性高、现金流稳定、利润空间可观的特点。打造强大的服务品牌,提供覆盖电梯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将成为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实现基业长青的“压舱石”。第四,国家政策与“双碳”目标是重要的助推器。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鼓励创新的政策。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电梯品牌“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双碳”目标对电梯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节能电梯、能量回馈技术等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这为我们发挥技术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既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悲观失望、畏缩不前,也不能因为潜在的机遇而盲目乐观、掉以轻心。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将挑战转化为倒逼我们转型升级的动力,将机遇转化为推动我们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