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9
发布时间:2025-05-2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警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深刻剖析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县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刚才,我们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片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忏悔,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一刻不停歇”的紧迫感
当前,我县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但从近年来巡察监督、信访举报、案件查办等情况看,干部作风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引起高度警醒。
(一)作风问题呈现新表现,必须直面矛盾、敢于亮剑。过去,我们常讲“四风”问题,现在一些老问题改头换面、隐形变异。比如,形式主义穿上“数字化”外衣,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工作群泛滥、拍照留痕成风;官僚主义披上“程序合法”马甲,决策搞“层层请示”、责任搞“层层甩锅”;享乐主义改头换面为“佛系心态”,部分干部抱着“躺平”思想混日子,遇到矛盾绕道走,落实工作打折扣。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年轻干部刚起步就“跑偏”,把“精致利己”当作人生信条,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中吃拿卡要,甚至与不法商人勾结牟利。这些问题看似“小节”,实则侵蚀党的根基,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纠治。
(二)作风问题带来深层次危害,必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折射的是宗旨意识淡化、责任担当缺失。从近期查处的案件看,某镇原党委书记在乡村振兴项目中违规插手工程,导致资金流失、群众利益受损;某局科长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引发集体上访。这些案例警示我们:作风问题一旦突破底线,就会演变为腐败问题;干部作风不实,再好的政策也会“悬在空中”,再美的蓝图也会沦为“纸上谈兵”。如果任由歪风邪气蔓延,必将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三)作风问题根源在于思想松懈,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剖析问题根源,既有外部环境影响,更有主观世界改造不彻底的因素。有的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把“当官”等同于“发财”,把“权力”当作“私产”;有的宗旨意识淡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纪律规矩意识淡薄,心存侥幸,认为“吃点拿点不算事”。这些思想“病灶”不除,作风问题就会“春风吹又生”。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
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作风整顿,坚决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治顽疾。
(一)聚焦“三个关键”,在思想淬炼上动真格。一要抓牢“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转变作风,做到“三个带头”:带头反对特权思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禁业规定;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管用的文;带头反对官僚主义,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每年至少用2个月时间深入基层调研。二要抓实“关键领域”。紧盯行政审批、执法司法、工程建设等腐败易发领域,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负面清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三要抓严“关键节点”。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四风”问题专项督查,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
(二)实施“三大行动”,在作风转变上见实效。一是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建立干部实绩数字化档案,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末位的单位“一把手”启动“熔断”程序,由县委书记直接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采取“回炉锻造”“调整岗位”等组织措施,今年以来已对3名科级干部实施“能下”调整。二是开展“中梗阻”问题专项清理。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好差评”二维码全覆盖,评价结果与单位年度考核、个人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季度排名后三位的窗口负责人实施“末位淘汰”。三是开展“微腐败”专项治理。聚焦教育医疗领域“校服定制回扣”“统方数据贩卖”、养老社保领域“死亡人员冒领”“空骸保”等12类突出问题,组建跨部门联合核查组,运用大数据比对筛查可疑线索,今年已查处“微腐败”案件17起,追缴资金230余万元。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