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市社会救助质效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6

发布时间:2025-05-1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社会救助质效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推进社会救助质效提升行动,切实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社会救助质效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救助质效提升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当前,我市仍有城乡低保对象X万人、特困人员X万人、临时救助对象X万人次,这些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救助服务的期待更加多元。我们必须把社会救助质效提升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检验,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社会救助质效提升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相对贫困。社会救助作为兜底性制度安排,在防止返贫致贫、促进社会公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等措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也要看到,社会救助还存在政策碎片化、服务粗放化、手段单一化等问题,与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差距。我们必须把社会救助质效提升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社会救助质效提升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风险挑战增多,困难群众数量可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部分群众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社会救助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减震器”和“安全阀”,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我们要通过质效提升行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优化救助流程,提高响应速度,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社会救助质效提升行动落地见效

(一)聚焦“应救尽救”,在精准识别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主动发现网络,整合民政、教育、医保、残联等部门数据,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二要优化救助确认流程。全面推行“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建立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机制,实现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事项“一网通办”。三要拓展救助覆盖范围。将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救助范围,探索将救助对象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让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同等享受救助政策。

(二)聚焦“分层分类”,在精准施策上取得新成效。一要构建“8+1+N”救助体系。在做好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等8项基本救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慈善救助、志愿服务等N项补充救助,形成“政府保基本、社会做补充、兜底有保障”的救助格局。二要推进服务类救助创新。改变单一现金救助模式,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需求,开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类救助。三要实施“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建立困难群众需求评估体系,制定个性化救助方案,实现“救助什么”向“需要什么”转变。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