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05-12

同志们:

党建引领,关乎基层治理之根本;政权建设,系于社会稳定之基石。2025年,我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对于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意义重大。今日齐聚于此,旨在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全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筑牢坚实根基。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党建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进程中,强化思想引领至关重要。唯有让党的先进理论深入人心,方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我省地域广阔、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差异。故而,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抓实思想建设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省级层面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等专题培训班,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数千人;市县举办读书班、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超十万人次。然而,学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一方面,持续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丰富学习形式,除传统的集中授课、专题研讨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活动,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接受理论熏陶。另一方面,强化学习效果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考察党员干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使其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

(二)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党员干部面临着各种诱惑与挑战,加强党性教育刻不容缓。我省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会宁会师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等,这些都是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加强日常党性锻炼,将党性要求贯穿于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宣传引导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方面,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如短视频、漫画等,广泛传播党的政策法规、工作成效以及先进典型事迹,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发声、解疑释惑,消除群众误解,凝聚社会共识。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引导,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夯实组织建设,增强战斗堡垒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其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成效。我省基层党组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涵盖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然而,部分基层党组织仍存在组织设置不合理、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着力夯实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选优配强班子,提升党员队伍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我省要立足实际,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置。在农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产业党组织,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在城市社区,适应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要求,根据居民小区分布、党员数量等情况,合理划分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覆盖。在新兴领域,加大对快递物流、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党建工作力度,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确保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选优配强班子,提升领导能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班子,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我省要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选拔标准,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班子。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班子成员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班子工作业绩的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班子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激发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党员管理,提高队伍质量。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队伍质量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省要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注重从生产工作一线、青年群体、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对违反党纪党规、长期不发挥作用的党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推进阵地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是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省加大对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投入,新建、改造了一批党群服务中心,但部分阵地仍存在功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推进阵地建设,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员教育、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在硬件建设上,完善设施设备,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满足党员群众开展各类活动的需求。在软件建设上,加强人员配备,选派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工作人员进驻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同时,丰富服务内容,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法律咨询、医疗卫生服务等各类服务活动,真正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愿意来、留得住、能受益的温馨家园。

三、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当前,我省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治理主体多元但协同不足、治理手段传统与现代融合不够、治理资源配置不均衡等。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方式,整合治理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健全协同治理机制,凝聚治理合力。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我省要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明确各治理主体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治理合力。一方面,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基层治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加大对基层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多样化服务。同时,调动群众积极性,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村(居)民议事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让群众广泛参与基层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提高治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层治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要求。我省要积极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基层治理信息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基层治理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理精准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探索运用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如引入网格化管理、积分制管理、清单制管理等,将基层治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网格、具体责任人,通过积分奖励、清单管理等方式,激发治理主体积极性,提高治理规范化水平。同时,注重将现代治理方式与传统治理经验相结合,发挥村规民约、道德教化等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实现刚柔并济、德法兼治。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