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7
发布时间:2025-11-05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参加的都是来自*区、*经开区各条战线的年轻干部。刚才,大家立足各自岗位,围绕“干事、干事、干成事”这个主题,谈了认识、讲了体会,也说了打算,听了以后,我深受触动,也倍感欣慰。大家发言中展现出的那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那种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昂扬锐气,让我看到了*区和*经开区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安排这次座谈会,并且在会前专门组织大家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传递一个鲜明的信号:组织对年轻干部既寄予厚望,也高度负责。我们不仅关心大家在政治上是否成熟、业务上是否精进,也关心大家是否具备服务群众、应对突发状况的综合能力。青年兴则事业兴,青年强则地区强。你们是推动*区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你们的成长进步,直接关系到我们这片热土的明天。借此机会,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思考,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在把握大势中找准定位、扛起使命
干部成长,离不开时代的舞台。只有深刻认识我们身处的环境、肩负的责任,才能更好地校准人生的航向、激发干事的热情。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也处在一个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区和*经开区而言,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我们共同奋斗,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顶压前行、克难奋进。*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8.3亿元,实现了9.3%的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95.4亿元,同比增长21.8%,工业“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21.5%,为我们办大事、惠民生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经开区作为我们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全年招商引资总投资额实现了超过52%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度在全市名列前茅,创下历史新高。一大批企业在我们经开区茁壮成长,仅去年上半年,我们走访的509家重点企业就贡献了99.3亿元的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高达35.3%。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坚决贯彻“项目为王”理念的生动实践。无论是*新能源智造产业园、*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工程,还是*制药零排放中水回用等一大批投资额巨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都在为我们的未来积蓄着磅礴力量。同时,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去年全区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0.6%,城镇新增就业近5000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6.4%,达到了38358元。我们建成了18万亩高标准农田,荣获“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称号,现代农业根基更加牢固。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挥洒汗水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在座各位年轻干部的智慧和奉献。
但是,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我们去开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的产业结构还需优化,新质生产力培育尚在路上,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我们制定的《*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就是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率大、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项目。我们正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市更新行动、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你们这一代人手中。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区域发展的现实要求,大家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评论员,而必须做一个参与者、战斗员。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区和*经开区发展的大局中来,把自己的“小目标”对准发展的“大蓝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滚烫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扛起应尽的使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二、锤炼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在干事创业中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刚才大家的主题发言,都紧扣“干事干事干成事”,这六个字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干部成长的根本路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成长成才的唯一捷径,就是扎扎实实地干。如何干?我认为要做到“肯干、敢干、会干”。
第一,要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情怀去“肯干”。“肯干”是态度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古人讲,“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意思是说,如果不能做个好宰相治理国家,那就做个好医生救死扶伤。这背后是一种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更要有这种情怀,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肯于吃苦,主动“自找苦吃”。年轻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享受的。大家要主动摒弃身上的“娇气”和“骄气”,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项目建设现场去,多到矛盾困难集中的地方去。群众的家长里短里有民生需求,企业的急难愁盼里有营商环境的堵点,田间地头里有乡村振兴的答案。只有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会沉淀真情。组织上也会有计划地安排大家到基层、艰苦地区和重要岗位去实践锻炼,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机会,在摸爬滚打中壮筋骨、长才干。要勤于干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追求,把岗位当成阵地来坚守。少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想,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行动;少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多一些无私的“集体主义”;少一些觥筹交错的应酬,多一些挑灯夜读的钻研。要养成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组织交办的任务,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只有把心思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干事创业中,才能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口碑和组织的信任。
第二,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魄去“敢干”。“敢干”是担当精神,是魄力和勇气的集中体现。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发展的攻坚期,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守摊子、当“太平官”是没有出路的。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就是思想解放、敢闯敢试、没有包袱。大家要拿出那么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要敢于直面问题。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回避和绕行只会让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无论是项目推进中的征地拆迁难题,还是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中梗阻问题,抑或社会治理中的信访积案问题,都要敢于正视、敢于亮剑。要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更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要敢于决策、敢于拍板,只要是符合政策规定、符合群众利益、符合发展大局的事,就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要敢于改革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推动*区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大家身处工作一线,对体制机制弊端、工作流程的堵点看得最清楚。要敢于向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做法“开刀”,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比如,在招商引资上,如何创新模式吸引更多“新质生产力”项目?在为企服务上,如何进一步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在基层治理上,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改革的促进派、创新的实干家。当然,敢闯敢试不等于蛮干,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组织会为大家撑腰鼓劲,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大家解除后顾之忧,激励大家甩开膀子、大胆工作。
点赞 0
收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