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5年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1

发布时间:2025-11-04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5年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析研判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第四季度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昨天下午,我们集中观看了第三季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片中曝光的问题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充分暴露了部分区域、部分领域的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这既是一次集中的问题曝光,更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的含金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的“含绿量”。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监测,今年1—9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5%,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主要河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5%以上,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压力挑战前所未有。警示片揭示的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有的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存在“歇歇脚、喘口气”的松劲心态;有的工作举措“雷声大、雨点小”,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领域监管存在盲区,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时有发生,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反映强烈。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站位问题、责任落实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采取更加坚决、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坚决扭转被动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以最高标准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我们做好一切生态环保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把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检验自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尺。绝不能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必须深刻认识到,优良生态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普惠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昨天警示片中反映的餐饮油烟、施工噪声、企业异味等问题,虽然看似“小事”,但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解决好这些群众“家门口”的突出环境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重拳整治各类污染扰民行为,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享受生活、感受幸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风险防范是守住安全底线的硬任务。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环境风险隐患点多面广。特别是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环境风险进入易发期、高发期。必须始终保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环境风险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处置机制。要主动排查、主动防范,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二、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施策,以最实举措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大气、水、土壤三大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蓝”成为常态。空气质量直接关乎群众观感,是最直观的环境指标。尽管今年有所改善,但我们距离2025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300天以上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第四季度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冲刺期和攻坚期,任务极其艰巨。一要狠抓工业源头管控。要对钢铁、焦化、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实施更高标准的超低排放改造。要及时优化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确保响应及时、措施精准、执行到位。要运用在线监控、无人机飞检、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严厉打击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二要狠抓移动源和扬尘源治理。要加强对重型柴油货车的路检路查和入户抽查,加快老旧车辆淘汰。要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强对道路、裸露地面的洒水降尘和绿化覆盖,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三要狠抓季节性污染防治。这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扎实做好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压实乡镇、村组的属地责任,强化网格化监管和巡查,确保“不见火光、不见黑斑”。要严格中药材初加工污染防控,针对我市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硫磺熏烤药材的行为,推广绿色、环保的烘干技术。同时,要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控,提前谋划元旦、春节期间的禁燃禁放工作,做好宣传引导。

(二)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河湖恢复生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但部分支流、沟渠还存在水质不达标、黑臭现象偶有反弹的问题。必须坚持“保好水、治差水”并重,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一要保障饮用水源绝对安全。要巩固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的成果加快推进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二要深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要以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为核心,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从“有名”向“有实”转变。要加快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98%以上。要加强对工业园区、涉水企业的监管,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对已完成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防止返黑返臭。力争到2025年,市控及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三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提升治理率。要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和资源化利用监管,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 点赞 0

  • 收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