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2
发布时间:2025-11-0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第三季度党建工作汇报会暨党员精准分类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总结回顾第三季度全镇党建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交流推广党员精准分类管理的先进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刚才,我们集体学习了重要思想,听取了各村党支部书记的述职报告,并对大家的工作进行了点评。总体来看,各村的工作有亮点、有思考、有成效,展现了我们基层党组织书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会前,我们还组织大家到*村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村在党员精准分类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看、可学、可借鉴的鲜活样本。我相信,大家通过看现场、听介绍,都很有感触,也很有启发。希望大家能把这份感触和启发,转化为推动本地本村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实际行动。今年以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下面,结合大家的汇报和日常掌握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总结第三季度党建工作成效
第三季度,是全年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全镇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呈现出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党建引领根基更加牢固,政治核心作用持续彰显。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各村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普遍增强。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研讨4次,各支部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超过40场次,党员参学率达到95%以上。我们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类阵地的管理,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镇上下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服务中心大局更加有力,发展动能得到有效激发。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把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在项目建设一线,我们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项目工地上高高飘扬,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有力保障了*旅游公路扩建工程、*生态水系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按期推进。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我们深化“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机制,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截至第三季度末,全镇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突破50万元,其中3个村超过100万元大关;预计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3%。我们成功举办了*镇第二届高山生态茶文化节,吸引游客超过5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千万元,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成效日益凸显。
(三)基层治理效能更加凸显,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各村以党支部为核心,整合村组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五组四队”,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工作。今年第三季度,全镇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7%以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我们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每月一次“最美庭院”评比、每季度一场文明新风宣讲会,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镇完成卫生厕所改造300余户,新建垃圾分类亭25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四)党员队伍建设更具活力,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我们以开展党员精准分类管理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摸排党员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信息库,为实现对党员的精准教育、管理和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服务群众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党员身份、彰显了先锋本色。我们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选树典型,第三季度共评选出“党员先锋岗”15名,“担当作为好支书”3名,并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镇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比如,少数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识还不够深刻,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个别村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紧密,“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的关心关爱和有效管理还有待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产业支撑仍然薄弱,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全面推进党员精准分类管理工作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推行党员精准分类管理,是我们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和探索。刚才我们观摩的*村,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探索的“1+3+N”管理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谓“1”,就是建立一个党员数字信息档案库,将全村49名党员的基本信息、专业特长、家庭情况、奖惩记录等全部录入,实现动态更新、一键查询。
所谓“3”,就是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先锋引领型”党员,主要是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骨干力量,要求他们在政策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第二类是“设岗定责型”党员,针对大部分在村党员,根据其年龄、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设立了政策宣传岗、民情联络岗、环境监督岗、文明新风岗等10余个岗位,让每名党员都有岗有责、有为有位。第三类是“流动服务型”党员,对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党员,通过建立微信群、定期寄送学习资料、开展线上组织生活等方式,确保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提供信息、牵线搭桥。
所谓“N”,就是建立一套多元化的积分考评和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岗位职责、服务群众、建言献策等情况进行量化积分,积分结果与民主评议、评优评先、慰问关怀等待遇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服务奉献群众的内生动力。
*村的实践证明,党员精准分类管理,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准的识别,实现精准的教育、精准的管理、精准的激励和精准的作用发挥。这套机制盘活了党员队伍这一池“春水”,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乡村振兴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全镇各村党支部要认真学习借鉴*村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扎实稳妥地推进党员精准分类管理工作。在此,我提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分类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全面、细致、准确地摸清家底。各村要组织精干力量,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所有组织关系在本村的党员进行一次“拉网式”大排查,详细掌握每名党员的职业、年龄、健康状况、居住地点、联系方式、个人特长和现实表现,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为科学分类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在“施策”上求实效。分类是手段,管理是关键,发挥作用是目的。要坚决杜绝“一分了之”、上下一般粗的做法。要根据不同的党员类型,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措施和作用发挥路径。对村组党员干部,要压实责任、严格要求,让他们在各项中心工作中挑大梁、打头阵。对无职党员,要通过设岗定责、划分责任区等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对流动党员,要加强联系、做好服务,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要多关心、多照顾,采取送学上门、走访慰问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三是要在“融合”上做文章。党员精准分类管理工作不能搞成“体内循环”,必须与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检验成效。要把分类管理的成效,体现在党员先锋模候作用的发挥上,体现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增强上,体现在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的落实上。要通过这项工作,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明确方向、压实责任,全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第四季度是年度工作的收官冲刺阶段,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要以更高站位铸牢政治忠诚,在“把方向、管大局”上展现新担当。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政治建设。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政治任务,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切实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党建重点工作,把政治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确保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一贯到底、落地生根。
第二,要以更实举措推动深度融合,在“抓党建、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抓党建,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推动发展、造福百姓。必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坚决破除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思想。要继续深化“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机制,围绕我镇的茶叶、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组织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持续挖掘、选树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一线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带动人。要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带头创业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稳定、带头弘扬新风,切实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要以更严标准夯实基层基础,在“强堡垒、激活力”上取得新成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一是要全面铺开党员精准分类管理。各村要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党员精准分类、建立台账、制定管理细则等基础性工作,并开始试运行。镇党建办要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这项工作不走样、见实效。二是要持续建强村级骨干队伍。要抓好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他们履职尽责的能力。要加大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储备力度,为每个村至少培养2-3名素质好、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三是要从严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用好党员精准分类管理这个抓手,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畅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