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7
发布时间:2025-11-0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情况专题分析会,主要任务是,全面复盘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以不回避、不遮掩的态度,深入剖析考核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部署第四季度乃至明年开局的攻坚任务。刚才,*同志对考核中的部分短板指标作了精准的分析点评,各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也都逐一作了汇报,谈了情况、摆了问题、明确了方向。大家讲得都很实在,问题找得比较准,措施也很有针对性。这充分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是上了心的,对*镇的发展是怀着强烈责任感的。当前,时值2025年11月初,我们已经进入了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的关键节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总纲领和重中之重。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不仅是一次年终大考,更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根鞭子。它既检验着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也标示着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综合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和“助推器”作用,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镇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差距、凝聚共识,切实增强攻坚冲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镇上下同心同德、克难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充分肯定。大家的辛勤付出,是*镇发展的基石。但是,我们绝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更不能有任何“松劲歇脚、刀枪入库”的心态。此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考核结果来看,我们在全区18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排名位列第11位,处于中下游水平,部分关键指标甚至出现了下滑。这与我们年初制定的“保十争八”目标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是阶段性的,而问题是现实的、严峻的。考核反映出的问题与不足,是我们工作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沉疴顽疾,有些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挑战;有些体现在经济发展的“硬核”指标上,有些暴露在民生服务的“柔软”环节中。我们不能把这些问题简单归结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不能以“大家都有类似问题”为借口来寻求自我安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我们必须以此次考核结果为镜鉴,深刻反思、深挖根源,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工作主线上来。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不进是过、慢进也是过”的危机意识,切实把考核压力转化为冲刺四季度的强大动力,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向问题叫板,拿成果说话。
二、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全力提升整改落实的穿透力和实效性
距离年底只剩下两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拿出“分秒必争、寸土不让”的拼劲和韧劲,针对考核中暴露出的各项短板弱项,逐项分析、靶向施策、挂图作战,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紧盯经济运行“主引擎”,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此次考核中,我们的经济类指标失分较为严重,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数据显示,我们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8%,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达到了6.5%,但在全区的排位中仅列第13位;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开工转化率仅为55%,多个计划在上半年开工的项目至今仍在“纸上画图”。这些数据背后,是我们在抓经济、抓项目上的力度还不够大、办法还不够多、成效还不够实。下一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经济运行是头版头条、项目建设是生命线”的意识。经济发展办公室要牵头,建立经济运行“一周一监测、半月一调度、一月一分析”机制,对GDP核算涉及的各项支撑指标进行动态跟踪,特别是要紧盯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项目建设,要坚决摒弃“重签约、轻落地”的现象。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对今年以来所有签约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在建项目,要成立工作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对于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要深入分析症结所在,是土地问题、规划问题还是资金问题,一事一议,全力破解。我们必须切实把这些“硬指标”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支撑”,为*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二)激活创新绿色“双引擎”,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创新和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考核体系将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而这恰恰是我们的突出短板。这说明我们发展的路径依赖依然严重,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还不够快。对此,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一方面,要全力抓创新驱动。科技人才办要主动对接区科技局,积极组织镇域内的*机械、*电子等骨干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他们建立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我们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对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给予实实在在的奖励和补助,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办公室要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治力度,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整改。同时,要积极谋划和引进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类的绿色产业项目,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让我们*镇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兜牢民生福祉“保障网”,彰显高质量发展的“暖色调”。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民生领域的指标,是衡量我们工作“温度”的“体感仪”。这次考核中,我们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虽然有所优化,但增速低于预期;群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测评得分不高;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群众主观感受评价中,也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地方。这警示我们,发展成果的共享性、普惠性还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事业局、平安法治办公室等部门要牵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就医烦、停车乱”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能否通过与城区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提升我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能否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于群众安全感问题,要加大社会面巡防管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要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