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2025年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

浏览量:84

发布时间:2025-11-04

第一篇:(1400字)

察民情、谋实策、求实效谱写民生建设新篇章

*县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深入一线察民情、聚焦痛点谋实策、真抓实干求实效,以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扎实推进民生保障走深走实,切实纾民忧、暖民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建设新篇章。

倾心察民情,深入一线感知民生冷暖。“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融入生活,才能摸准民生脉动、感知百姓冷暖,为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在“十五五”规划窗口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以“身入心至”的姿态,把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作为履职之本。要“沉浸式”走访,带着问题走进居民家中、融入社区院落,与群众促膝谈心,将诉求困难详细记录,建立详实“民情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多渠道”纳言,既用好政务APP、民情热线等线上渠道,也在社区设置意见箱、召开议事会,邀请群众共商共议,从家长里短中捕捉共性诉求。更要“系统性”建档,对社情民意按领域分类,厘清“立即办”的当务之急与“逐步推”的长远需求,界定个性与共性问题,形成清晰的民情清单,为后续精准施策、高效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扎实的民情调研、科学的分析梳理,真正把“民生冷暖”转化为“治理清单”,让每项决策顺乎民意、每项服务温暖民心。

倾力谋实策,聚焦痛点破解急难愁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干部的行动号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十五五”民生目标为牵引,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将“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勇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要坚持精准把脉、靶向施治,面对管道堵塞、证件办理等即时性问题,实行“接诉即办、一次清结”,以速度传递温度;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跨部门事项,推行“一事一策、专班推进”机制,打通中梗阻;面对物业服务、环境整治等共性难题,则要深挖根源、推进系统治理,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走深走实。也要善用科技赋能治理,建设“智慧民生”平台,通过数据研判民生需求、智能匹配资源,推动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持续打通民生堵点,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高效便捷,以科学精准之策回应民生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责求实效,真抓实干筑牢幸福根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好民生工作,重在务实担当、贵在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实效导向,既要做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确保每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务实有效。要推动服务资源直达基层,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点和“一站式”便民中心,实现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同时要注重民生项目的长效运营,落实“建管用”一体化机制,既确保设施建得好,更保障服务用得久。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尺,建立实事办结回访机制,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数据监测等方式,跟踪项目实效、听取真实反馈,对运行不畅的服务及时优化,对群众新需求快速响应。唯有扎实办好每件民生小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赢得群众真信任、筑牢幸福硬根基,为绘就“十五五”民生新图景注入持久动能。


第二篇:(1400字)

以实干担当答好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答卷

*县委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意义深远。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干”字为先,勇担时代“答卷人”使命,用坚定信念、务实行动与创新精神,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锚定政治方向,答好绝对忠诚的信仰答卷。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正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续写发展奇迹的“定海神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革,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唯有铸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纷繁形势中保持清醒。这要求党员干部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主动投身严峻复杂的斗争实践,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锤炼与职责使命相匹配的政治能力。无论面对何种考验,都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忠诚融入血脉,确保“十五五”规划在正确政治轨道上推进,把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激活创新引擎,答好动能转换的发展答卷。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全会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战略部署,这直接决定“十五五”时期能否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创新已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核心力量,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以新理念谋划发展、用新方法破解难题。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科技等重点领域布局攻关,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突破。更要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要求,让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涌流。通过实施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将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厚植为民情怀,答好共建共享的民生答卷。“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会明确提出“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发展目标,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深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底色。民生连着民心,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是凝聚民力的基石,更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人民需求放在首位。要深入基层一线,精准把握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针对性推出惠民举措。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银发经济发展、健康中国建设等新课题上主动作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办好民生实事,用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书写人民满意的初心答卷,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三篇:(1300字)

同心同频同音绘就“十五五”规划民生底色

*省*市*县组织部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作为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使命。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满意”作为编制谋篇的最高标准,俯下身子察民情、打开窗子汇民智、掏心窝子解民忧,不断绘浓“十五五”规划的民生底色。

俯下身子察民情,让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心共向。民情藏在田间地头的脚印里,躲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中。驻村书记董桂林用“蹭饭工作法”敲开村民家门,在一碗面条里听出留守老人的牵挂、滞销特产的困境;社区网格员带着“民情台账”逐户走访,把“加装电梯难”“停车位不足”等细碎诉求记在本上、放在心上。“十五五”规划是饱含温度的民生承诺,是托起百姓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常到田间地头、果园庭院、工厂车间、邻里街坊中问需求,“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生意好不好做?”“养老托幼服务能不能满足大家需要?”通过这些“家长里短”摸清政策落实的堵点、找出民生保障的短板,按轻重缓急分类标注,实施预警管理,确保每一项民生项目都能紧贴民生、高效推进,真正实现规划方向与群众期盼同心共向。

打开窗子汇民智,让规划重点与群众智慧同频共振。民智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是发展进步的“动力源”。从一名网友的“互助性养老”建议写入“十四五”规划,到党的二十大征集超850万条建言,再到逾311.3万条网民建言涌向“十五五”,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有效提高了党和国家的决策水平。人民群众身处改革发展最前沿,对政策感知最真切。唯有坚持听民声、汇民智,把蕴藏在人民中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谋篇“十五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打开窗子”,搭建和拓宽制度化的渠道,打造领导干部信箱、线上“民意直通车”、定期基层座谈会等,让群众有地方说、愿意说、敢于说。同时,我们要善于将零散的、朴素的意见建议,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提炼,将那些蕴含着“金点子”的群众智慧,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政策,让规划重点与群众智慧同频共振。

掏心窝子解民忧,让规划实效与群众评价同音共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谋篇“十五五”规划时,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就业、医疗、教育、养老、育儿等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责任到人、节点明确的“民生清单”,积极完善配套资源、强化服务支撑,不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可触可及的民生实惠。同时,要建立健全群众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开展“政策问效日”,政策落实得好不好?项目推进得实不实?现场就能检验、扫码就能评说,真正将“民之所忧、我必行之”落到实处,确保“十五五”规划的每一篇章都转化为“民生答案”,让规划实效与群众评价同音共律。


第四篇:(1350字)

以史鉴今担使命守正创新促落实

*市委党史研究室秘书处负责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市委党史研究室秘书处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全会精神既是指引发展的行动纲领,更是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遵循。结合秘书处工作“承上启下、协调内外、服务全局”的核心职能,以学习贯彻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指引,以推动实施好《*市党史工作规划(2023—2027年)》为统揽,谈几点学习体会。

铸牢政治忠诚之魂,在深学细悟中把准方向。党史工作姓党,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这在综合秘书工作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全会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政治建设贯穿工作全过程。通过筹办好室务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分层分类组织干部系统学习全会精神,将《建议》核心要义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学。作为综合服务部门,我们始终把“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设作为立身之本,在文稿起草、会议筹备、信息报送等工作中,严格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确保每一份材料、每一次服务都体现政治要求。比如,在整理党史成果时,重点突出“十四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历史实践,为阐释全会精神提供鲜活史料支撑,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自觉。

聚焦服务大局之要,在履职尽责中彰显价值。全会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部署,为党史工作指明发力点。秘书处作为统筹协调的“中枢神经”,必须找准党史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在研究阐释上,紧扣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等核心要义,结合*党史资源,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有针对性开展研究,梳理*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中的实践历程,推动形成专题成果。在宣传普及上,协助打造“蓉城党史大讲堂”品牌,组织专家深入机关、社区宣讲全会精神与*党史故事;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红色岁月党史印记”短视频,让全会精神通过党史故事深入人心。在统筹推进上,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对照党史工作五年规划,将全会精神细化为具体任务,确保与市委“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同频共振。

锤炼务实作风之基,在精益求精中提升效能。全会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对干部作风提出更高要求。秘书处作为保障机关运转的“坚强前哨”,必须以过硬作风落实全会精神。我们深化“精文减会”成效,建立文件审核“三级把关”制度,今年以来发文数量持续同比下降;优化会议流程,将业务会议与专题会议合并召开,提高会议质效。在攻坚任务中,主动认领“党史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重点任务,着力破解党史工作考核抓手难题。在基层服务上,结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开展的党史调研深入10个区(市)县,收集基层党史部门在资料征集、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建议20余条,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和改进措施,推动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公务接待等多项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秘书队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秘书处将持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当好“服务员”“协调员”“宣传员”,在统筹协调中凝聚党史工作合力,在史料挖掘中彰显时代价值,在服务保障中提升工作效能,让党史资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富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党史力量。


第五篇:(1850字)

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残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近期,我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及相关解读,深刻领悟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作为市残联机关党委工作人员,全会精神为我们以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对“十五五”时期残疾人工作的方向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一、把握全会核心要义,筑牢残疾人事业政治根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与残疾人事业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全会强调的“六个坚持”原则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人民至上”是价值立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残疾人事业作为党和国家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残疾人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实际效能。近年来,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正是党的领导在残疾人事业领域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政治信念——唯有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才能确保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偏航、不走样。

二、锚定全会部署要求,找准残疾人工作发力方向。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作出系统部署,诸多内容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密切相关,为我们找准工作切入点提供了明确指引。在民生保障提质方面,全会提出“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当前,*仍有部分残疾人面临康复资源不均衡、就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化“党建+民生服务”模式,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开展“残疾人需求大调研”,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借鉴全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思路,联合卫健、医保等部门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推动康复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合作,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康复服务。在赋能发展增效方面,全会强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启示我们要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将推进“智慧残联”建设,运用大数据分析残疾人需求数据,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依托*产业优势,联合企业搭建残疾人数字技能培训平台,重点开展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领域培训,助力残疾人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浪潮,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积极落实全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助残资源向郊区新城延伸,缩小城乡残疾人服务差距。在基层治理提能方面,全会提出“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基层是残疾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党组织建设,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向残疾人社会组织延伸。通过开展“党员助残示范岗”“党建联建共建”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助残服务中亮身份、作表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牵头、社会参与”的基层残疾人工作格局,让残疾人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强化全会精神落实,锤炼残联干部过硬作风。全会指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市残联机关党委工作人员,我深刻认识到,落实全会精神关键在人,关键在过硬的作风和能力。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全会精神进残联”系列活动,通过专题党课、辅导授课、研讨交流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同时,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聚焦助残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党员干部树立“以残疾人满意为标尺”的政绩观。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残疾人的实效与党员干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干部职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助残工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作为残疾人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工作者,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付诸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的残疾人朋友在“十五五”时期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残联力量。

  • 点赞 2

  • 收藏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