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工信局党组2024年至2025年10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自查报告

浏览量:53

发布时间:2025-11-03

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要求,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和巡视巡察整改工作,对2024年1月至2025年10月以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行主体责任情况

2024年以来,局党组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全县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一)强化政治引领,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局党组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24年以来,局党组累计召开党组会议35次,其中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等工作10次;召开机关党委会议18次、支部党员大会7次,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决策部署,印发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45份,确保责任全覆盖、无死角。二是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形式,组织集中学习40余次,党组成员带头讲授专题党课8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筑牢安全防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加强对局属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管理,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同时,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二)聚焦制度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一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自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局党组第一时间制定实施方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知识测试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二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岗位,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检查8次,坚决整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顽瘴痼疾。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务接待等规定,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发文、会议数量较往年同期持续压减。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三)坚持严管厚爱,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把严的要求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同时注重人文关怀,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一是抓实巡视巡察整改。全力配合2024年市委对局党组的巡察工作,针对反馈的25个问题,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建立台账、销号管理。截至2025年10月,已完成整改24个,基本完成1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6%,并通过整改建立和完善了12项长效机制。二是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三是强化人才引育工作。围绕我县产业链发展需求,积极落实人才政策,2024年以来协助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5名,并加强对本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深化法治建设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依法行政,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我局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

(一)政治建设的“穿透力”不足,压力传导存在逐级递减现象。尽管局党组层面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开了不少、文件发了不少,但“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是责任传导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开会、发文、签订责任书等传统方式传导压力,缺少常态化、嵌入式的督导检查机制。压力传导到中层科室负责人后,再向普通党员干部延伸时出现明显衰减,个别普通党员干部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不佳。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现象,满足于“读过了、学过了”,但在如何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破解工业发展难题方面,结合得不够紧密,学用“两张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调研报告质量不高,对企业面临的深层次困难分析不透、提出的对策建议操作性不强,未能完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政治监督的精准度有待提高。对业务工作的监督多,对业务工作背后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监督少。在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落实环保安全生产等工作中,未能始终从政治高度审视和把握,对一些潜在的政治风险洞察不够敏锐。

(二)纪律建设的“震慑力”不够,监督执纪存在“宽松软”倾向。局党组始终强调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但在实际执行中,严的氛围营造得还不够浓厚。一是日常监督“探头”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干部的监督多集中于“八小时之内”,对“八小时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关注不够、提醒不多。对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抽查核实力度偏弱,未能做到逢提必核、凡晋必核,监督的触角延伸存在盲区。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多以谈话提醒为主,未能及时“红脸出汗”,抓早抓小的效果未能最大化。二是执纪问责力度偏软。对于一些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性违纪问题,有时存在“爱护干部”的错误思想,在处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的案例较少,未能充分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作用。三是纪检力量薄弱制约监督效能。局机关纪委编制不足,纪委书记及委员均为兼职,本身业务工作繁忙,投入纪检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专业能力和斗争本领也有待提高。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监督执纪问责难以“长牙带电”。

  • 点赞 0

  • 收藏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