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接受县委巡察的汇报材料

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10-23

XX县委第X巡察组:

根据县委巡察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党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力量,紧紧围绕巡察重点内容,对近三年来办公室在理论学习、党的建设、履职尽责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自查。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次巡察既是对我们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政治体检”,也是一次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宝贵机会。办公室现有行政编制XX名,事业编制X名,实有在编XX人,编外聘用X人。内设综合科、代表联络科、研究室、信访室等X个科室。近年来,办公室党组在县委和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服务保障人大依法履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标县委的部署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下面,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的原则,将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报如下:

一、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为服务保障人大依法履职的政治机关,办公室始终将理论武装摆在首位,但通过深入检视,发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仍有差距。

一是理论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有待加强。学习的“速度”跟得上,但“深度”显不足。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满足于“第一议题”学了、中心组研讨了、个人自学了,但往往是读原文、念标题多,真正坐下来深钻细研、精读深悟少。譬如,2024年办公室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组织集中学习42次,但专题研讨交流仅有5次,且发言多为结合分管工作的表态性发言,思想碰撞和理论辨析不够。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等核心要义,部分干部仅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的层面,对其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的理解还不够深透,未能完全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二是在学用结合、指导实践上存在差距。理论学习与人大办公室“三服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运用新思想新理论破解工作难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比如,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方面,虽然组织代表开展了视察、调研等活动,但在如何创新方式方法,让民主实践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上,思路还不够开阔。面对县域治理中的一些难点、痛点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办公室在组织相关视察或调研时,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时未能完全跳出原有思维定式,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待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人大监督工作、提升监督实效的能力存在短板。

三是学习形式和载体创新不足。学习方式方法较为固化、单一,习惯于开会、读报、念文件,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虽然也组织了“新春第一课”“青年干部读书班”等活动,但总体来看,“灌输式”学习多,“启发式”“互动式”学习少。特别是针对年轻干部的特点,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微课堂等形式探索不够。2025年上半年,我们曾计划邀请党校专家就“新质生产力”进行专题辅导,但因会务繁忙而一再推迟,最终未能落实,反映出在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上的主动谋划和刚性执行力不足。

二、在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办公室党组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但在实践中,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作用尚未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一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度不高。尽管在年初计划和年终总结中都强调党建与业务“一盘棋”,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仍然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与业务工作的中心点未能实现精准对接。譬如,在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时,虽然包含了服务中心大局的内容,但具体到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提升立法调研质量、增强监督刚性、优化代表服务等,缺乏具体可行的抓手和量化考核的指标。机关党支部开展活动时,与业务工作的关联性不强,导致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党建活动是“软任务”,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系不大,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不够旺。“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虽然得到了执行,但在质量上还有待提升。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辣味”不足、避重就轻的现象。在2024年度的组织生活会上,部分党员的自我批评满足于谈工作不足,对思想深处、党性修养方面的问题剖析不深;相互批评时,多以提工作建议代替,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思想,未能真正起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谈心谈话制度有时也流于形式,为谈而谈,对干部思想动态的掌握不够及时、不够全面。

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在日常工作中,党员的身份意识和标杆作用体现得还不够鲜明。部分党员满足于完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主动站出来、冲上去的劲头不足。在服务保障县人民代表大会等重大会议期间,虽然总体能够完成任务,但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按部就班、标准不高的现象,缺乏“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钻研精神。在联系服务代表和群众时,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也不够明显,未能形成“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生动局面,在深入基层一线、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距离。

三、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为县人大常委会的参谋助手和服务中枢,办公室在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但自查发现,一些顽瘴痼疾仍未根除。

一是服务代表联系群众存在“温差”和“落差”。有时存在重程序轻实效的倾向。对于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在交办、催办、答复等环节上程序完备,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但在推动问题“事事有着落”上,跟踪问效的力度和韧劲不足。譬如,有代表连续两年就XX片区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也作了答复,但问题迟迟未得到根本性改观。办公室在后续督办中,仅满足于发函催办和听取口头汇报,未能组织更深入的“回头看”视察,未能一督到底,导致代表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这种“看似重视、实则轻视”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工作“上热下冷”的官僚主义表现。

二是监督工作存在“走过场”“重形式”的现象。在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时,有时存在“被安排”的现象。调研路线、座谈对象、汇报材料多由被检查、被调研单位事先准备,听到的多是成绩和亮点,发现的深层次问题不多。2024年,在对《XX县物业管理条例》进行执法检查时,检查组虽然深入了几个“模范小区”,但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弃管小区却未能覆盖,导致形成的执法检查报告“穿靴戴帽”,对全县物业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况反映不够全面、不够客观,提出的建议也因此“隔靴搔痒”,缺乏针对性。

三是“文山会海”现象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综合办事机构,办公室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各类会议、文件、简报数量仍然偏多,占用了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办公室牵头或参与筹备的各类会议达110余场次,印发各类文件、纪要、简报超过300份。有些会议准备仓促,议题不聚焦;有些文件层层转发,内容空洞,实质性举措少。这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也让办公室干部陷入了事务主义的怪圈,缺少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开展调查研究。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