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2
发布时间:2025-10-20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奋力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既是一次总结过往、表彰先进的肯定会,更是一次分析形势、部署未来的动员会。刚才,我们听取了市文广旅局、*区、*区、*开发区等单位的交流发言,也见证了8个重点文旅项目的现场签约,内容务实、成果丰硕,展现了全市文旅战线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次会议的召开,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就在昨天,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刚刚结束,我市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可以说实现了“开门红”之后的“满堂彩”。而放眼未来,新一个冰雪季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蓄势待发。选择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此次大会,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文旅产业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超常规的举措、突破性的思维、实干家的作风,奋力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加快*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总结成绩,在肯定奋斗中坚定发展信心
近年来,特别是自2023年全市首次召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同频共振,形成了一股大抓文旅、大兴文旅的强劲势头。回望这段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市的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活力,实现了从“一季热”向“四季火”、从“文旅+”向“+文旅”、从“景点游”向“全域游”的深刻转变。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持续攀升的数据上,更深刻地烙印在城市发展的肌理之中。仅今年1—9月,全市就接待游客1.8亿人次、实现游客出游总花费288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和13.3%。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新”上:
第一,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过去的发展,更多是“文旅+”,是物理层面的简单叠加。而现在,我们正迈向“+文旅”的化学反应新阶段。航空文化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展览,2025年*航空展吸引近百万游客共赴“蓝天之约”,通过“航空+科技”“航空+研学”“航空+消费”的多元实践,为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城市更新也不再是简单的拆建,*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匠心雕琢,通过“拆围透绿”让市民游客能够走进建筑、触摸历史,使其成为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可亲近的城市会客厅,收获了如潮好评。甚至,我们突破了地理局限和传统想象,在*河畔打造的2万平方米粉色沙滩,让“去内陆城市赶海”成为一种新潮的城市生活方式,这背后正是文化创意与旅游场景的深度融合。
第二,品牌影响力实现新提升。一个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持之以恒地打造城市文旅品牌,成功推动*市从一个区域性的旅游节点,逐步成长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等国际性赛事的连续举办,不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更成为展示城市冰雪文化魅力的国际名片。凭借深厚的冰雪资源和创新的产品体系,*市连续获评“全国十大冰雪旅游城市”,这个金字招牌的含金量越来越足。城市的良好口碑不再是零散的、个别的评价,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和游客的口口相传,汇聚成“亲民好客、包容大气”的鲜明城市形象,深深印刻在广大游客的心中。
第三,生态价值实现新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城市的优质生态资源转化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产品。依托东部区域的广袤森林、纯净湖泊和冬季的皑皑白雪,我们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避暑康养和冰雪运动度假区,让市民和游客在亲近自然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河生态文旅廊道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串联起沿岸的公园、绿地和文化节点,形成了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带,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服务品质实现新跃升。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服务品质是生命线。我们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努力建设游客友好型城市。从优化公共交通和旅游专线,到加强行业单位的岗前培训;从全面排查处置风险隐患,到建立快速响应的游客诉求反馈机制,我们致力于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下功夫、见真情。这种努力换来的是游客的广泛赞誉和市民的自豪感。可以说,当前*文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仅是业态的丰富、人气的攀升、项目的落地,更为重要的是,它生动体现了全市上下那种求新、求变、向好的浓厚氛围和蓬勃态势。这种“新”,新在观念的更新、举措的出新、产品的创新;这种“变”,变在城市的风貌、人心的自信、干部的作风;这种“好”,好在城市的形象、市场的氛围、游客的口碑。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坚实基础和最大底气。
二、审视当下、擘画未来,在精准识变中明确前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文旅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市委、市政府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提出要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绝不是一时兴起的口号,而是基于对国家战略、区域竞争和自身优势深刻洞察后作出的战略抉择。从宏观层面看,文旅产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幸福产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的文旅消费需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的新趋势。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区域层面看,*省委、省政府正全力推动旅游万亿级产业建设,*市作为省会城市,理应扛起龙头担当,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从自身发展看,*市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发展文旅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更能通过其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赋能相关产业,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必须锚定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聚焦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建设,全力推动*市从“旅游枢纽地”向“旅游目的地”的根本性转变。要着力将*市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世界级冰雪旅游和避暑旅游胜地。同时,要深度挖掘和彰显城市文化特质,加快建设航空文化名城、汽车文化名城、世界电影之都、青年文化创意之都。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必须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提出要加快构建“一心一带两翼三线四时”的全域文旅发展总体格局。“一心”,即构筑一个城市文旅核心原点。要以*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将其打造成集历史博览、文化体验、时尚消费、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央文化区和世界级文旅地标。这里不仅是*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更应成为所有来*游客的“第一站”,从这里出发,感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带”,即打造一条都市文旅休闲观光带。要以*河生态文旅廊道为轴线,将其串联成一条珍珠项链。通过提升沿岸景观、植入文化元素、布局消费业态,使之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后花园”和游客深度体验的“风景线”,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完美融合。“两翼”,即培育东西两大特色文旅功能区。西部,要依托我市深厚的电影文化、汽车工业、航空博览等产业资源,打造集工业研学、科技体验、影视互动于一体的西部产业文旅体验区。东部,要依托净月、莲花山等区域优越的生态资源,打造集山地运动、森林康养、冰雪度假、田园休闲于一体的东部生态文旅休闲带。东西两翼齐飞,形成产业与生态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三线”,即系统开发升级三条主题文化之旅线路。一是历史文化之旅,串联伪满皇宫、八大部等历史遗迹,讲好城市百年故事。...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