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市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47

发布时间:2025-10-19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得失,并对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市工信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和消防救援局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各自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分析了问题,提出了措施,听后很受启发。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借鉴,抓好落实。

安全生产是发展的底线,是民生的基石,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的背后依然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在平稳的态势下依然暗流涌动。去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造成*人不幸遇难,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血的教训。进入2025年以来,虽然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小事故、新隐患时有发生,暴露出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安全生产的警钟,必须时刻长鸣。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正视突出问题,以最高站位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

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积累的顽固性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复杂性矛盾。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思想认识的“温差”是最大的隐患。一些单位和个人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认为安全生产是老生常谈,产生了“听疲劳”和“做疲劳”;有的在连续一段时间未发生事故后,便滋生了“喘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情绪,认为风险离自己很远;还有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则省,在隐患整改上能拖则拖,把安全生产的制度规定当成“稻草人”。这种思想上的“温差”和行动上的“落差”,是滋生事故的温床。近期在*区发生的一起小型生产事故,事故原因表面看是员工违规操作,深层次原因却是企业负责人长期忽视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个案例再次警示我们,安全意识的淡薄是比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更可怕的敌人。

第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尽管我们层层签订责任状,级级分解任务,但压力传导往往层层递减。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未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更是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集团层面重视,但到了车间、班组层面,安全措施就可能打折扣、走过场。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安全管理几乎处于“真空”地带。这种责任的悬空和虚化,使得我们的安全防线看似坚固,实则一触即溃。

第三,必须深刻认识监管执法的“宽松软”是最危险的纵容。一些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重检查、轻处罚”“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检查走马观花,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发现的隐患,往往是一纸整改通知书了事,缺乏后续的跟踪问效和闭环管理。这种“雨过地皮湿”式的监管,无法形成有效震慑,反而助长了部分企业的侥幸心理,使其在违法违规的边缘反复试探。必须明确,监管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的解决。没有“带电”的监管和“长牙”的执法,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就难以真正落地生根。

第四,必须深刻认识风险防控的“短板”是最致命的弱点。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例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催生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其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未知风险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知;城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综合体日益增多,灾害耦合效应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一些传统领域的风险依然突出,老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能的安全基础薄弱问题亟待解决。新旧风险交织叠加,使得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

二、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攻坚,以最实举措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

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学会“弹钢琴”,既要全面覆盖,更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当前我市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风险,必须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集中力量打好九个重点领域的攻坚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坚决整治传统高危行业顽疾

一是船舶修造领域。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国内同行业事故教训,聚焦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高风险环节,强化刚性约束和现场监护。工信部门要牵头组织专家,对全市所有修造船企业进行一次“过筛子”式的深度体检,特别是对分包、转包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链条,要一查到底,确保无缝衔接。二是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领域。这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要全面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和安全仪表系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应急管理部门要持续深化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检查督导,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要派员驻厂监管,确保风险时刻处于受控状态。要坚决取缔非法生产、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的“黑窝点”,发现一处、端掉一处。三是建筑施工领域。住建部门要紧盯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严格落实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要严厉打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强化对施工现场脚手架、安全网、临边洞口防护的检查,坚决防范高处坠落、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二)全力破解民生安全领域难题

一是城镇燃气安全。要建立从气源供应、管网输配、用户使用到应急处置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住建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加快推进老旧管网改造,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违规充装、非法运输等行为。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尤其要关注餐饮等公共场所的燃气使用安全,推广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装置。二是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消防救援局要牵头,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覆盖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等全环节的专项整治。要从源头抓起,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要疏堵结合,加快充电桩、停放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高压态生。三是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消防救援局要会同住建部门,严格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动火作业审批和管理流程,确保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要对既有建筑的保温材料进行全面排查,对使用易燃可燃材料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分类施策,逐步消除火灾隐患。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