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2
发布时间:2025-10-13
同志们,各位代表、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今天,我们专门召开这场群众评估座谈会,邀请市里的“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核心目的就是“开门纳谏”——听取大家对市委开展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的真实感受、中肯评价和宝贵建议。刚才,市委相关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全市学习教育的总体情况,几位代表也结合自身经历与观察,分享了很好的意见:有肯定的声音,有殷切的期望,也有坦诚的批评,每一句话都饱含诚意、直击要害,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市委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监督。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召开这次会议,既是市委面向群众的“现场述职”,把作风建设的进展与成效摆出来接受检验;也是对学习教育成效的“集中会诊”,借大家的“火眼金睛”找差距、查不足;更是对后续工作的“现场办公会”,针对性谋划强化举措、推进落实。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这项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真正取得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持续增强贯彻落实纪律规定精神的“三个自觉”
开展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省委部署的硬任务,更是我市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
(一)要增强“政治自觉”,对标对表守初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持之以恒落实纪律规定精神,是检验我们是否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试金石”。全市上下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来,将学习教育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地抓好落实,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增强“思想自觉”,筑牢防线不松懈。“破窗效应”警示我们:“小节”失守,大节必难坚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心态。要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拧紧“纪律螺丝”,深刻理解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真正把纪律规定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让遵规守纪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本能。
(三)要增强“行动自觉”,学以致用见实效。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靠行动来体现、靠实绩来检验。我们要坚决杜绝“学归学、做归做”的“两张皮”现象,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加强和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整改整治的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切实以民生“温度”检验学习教育“深度”
学习教育搞得好不好,关键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群众的感受最真实,企业的评价最直接。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刀刃向内,以解决问题的实效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一)突出“准”字,抓好分类整改整治。对照前期自查自纠、群众反映、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已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接下来,核心任务是“销号清零”——要对每个问题逐一“过筛子”,分门别类、精准施策:对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车私用等屡禁不止的“四风”顽疾,必须下猛药、出重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过去巡视反馈中指出的“作风建设不够严格”“违规违纪问题较为突出”等情况,要新账旧账一起算,持续巩固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对部分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浮夸之风,以及工作落实不力、监管滞后等深层次作风问题,要深入剖析根源,从制度机制层面破解难题。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适时组织“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二)突出“深”字,深化专项整治。整改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触及灵魂、深入肌理。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和企业反映的“办事难、审批慢、乱收费、不作为”等问题,就是我们专项整治的核心靶心。我们要把“办公桌”搬到项目建设现场、搬到田间地头、搬到群众家中,真心实意听意见、俯下身子解诉求。这项工作必须久久为功、一抓到底:相关部门要主动担当,把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民生实事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主战场”。要知道,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企业家赞许的点头,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我们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来衡量这次学习教育的“深度”,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群众、助力发展。
(三)突出“开”字,坚持开门整改。整改整治好不好,不能自说自话,必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我们要敢于“晒”出问题清单、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及时向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通报整改进展与成效,让大家清晰看到市委真抓真改的决心和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要注重标本兼治,系统梳理整改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干部日常管理、服务群众企业等方面的常态长效机制,扎紧制度“笼子”,从根本上防范问题反弹回潮,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