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7
发布时间:2025-09-26
“十四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为系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未来,现将“十四五”时期工作情况及“十五五”时期工作重点报告如下。
一、“十四五”时期工作情况
“十四五”是我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五年来,我们始终将各项维稳工作指标作为硬任务来抓,确保责任上肩、任务落地。截至2025年9月,各项核心指标均圆满或超额完成。一是风险源头管控成效显著。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累计对涉及土地征收、重大项目建设、教育医疗改革等领域的215项重大决策事项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估率达到100%,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的产生。二是社会矛盾化解及时有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高效运转。五年间,全县共排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150余起,成功化解2,075起,化解率达到96.5%,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升级。三是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向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截至目前,2025年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5.2%和18.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至98.2%。四是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有力。针对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型风险,前瞻性开展专题研究和治理。特别是在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私募基金等领域,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与行业规范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处置涉稳风险隐患30余起,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五是重大会议活动保障万无一失。我们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圆满完成了包括*博览会、*文化旅游节以及每年两会等在内的50余场次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的安保维稳任务,实现了“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
(二)做法措施。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维稳工作新路径、新方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一是坚持源头防范,筑牢稳定第一道防线。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前端、治未病”是维稳工作的治本之策。在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还将评估关口进一步前移,要求项目规划阶段即引入评估机制,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同时,密切政法机关与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行业部门的协作,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机制,推动风险防范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塑造转变。二是聚焦系统治理,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自2024年县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以来,我们迅速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社会治理体系。纵向打通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指挥链条,确保指令畅通、力量下沉。横向成立放权赋能、减负增效、物业治理、民生服务、警地融合、智慧治理、新兴领域党建七个专项工作组,矩阵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有效整合了全县的治理资源,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三是紧盯新兴领域,前瞻应对新型风险。新产业、新业态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稳定风险。我们联合市场监管、金融、人社等部门,建立了新兴领域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网络借贷、虚拟货币、直播带货等领域开展常态化风险排查。同时,通过“新兴领域党建组”的工作,对全县1869个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摸排,以党建引领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从组织层面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强化机制建设,提升监测预警实战能力。我们坚持实战化要求,大力推进社会稳定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并严格落实情报信息“日报告、周研判、月分析”工作机制,整合公安、信访、网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资源,依托“智慧治理”工作组,初步建成了县级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利用数据模型对潜在风险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极大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处置的精准性。五是压实各方责任,拧紧维稳责任链条。我们紧紧扭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制定出台了《*县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了属地、部门、单位和政法机关的四方责任清单。每年将维稳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并组织专项督查,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确保了维稳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存在困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社会矛盾复杂性、交织性凸显。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速,传统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矛盾,与环境污染、金融投资、房地产交付等新旧问题交织叠加,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诱发因素更加复杂,调处化解的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大。二是新兴领域风险传导快、处置难。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风险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跨地域性等特点,舆情发酵快、传播范围广,一旦引爆,极易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涉稳事件。这对我们的监管能力、技术手段和跨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基层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基层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足,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法治思维和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同时,基层特别是村(社区)一级,普遍存在人手少、任务重、资源保障不足的问题,治理力量与日益繁重的治理任务不相匹配。四是风险监测预警的精准度、时效性需提升。虽然初步建立了大数据平台,但部门间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数据烟囱”现象依然存在。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对风险的精准画像和趋势预测能力不足,预警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