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5
发布时间:2025-09-2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镇乡村振兴指导员工作例会暨专题培训会,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近期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刚才,*同志分享了赴*市观摩学习的先进经验,内容详实、启发性强,为我们拓宽了视野、提供了借鉴。各位指导员也分别汇报了*月份的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讲得都很好,既有对实践的深入思考,也有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充分展现了大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总的来看,大家前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镇党委对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年目标任务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借此机会,我结合大家的汇报和当前全镇的中心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扎根一线”中压实责任,当好乡村振兴的“前哨探兵”
乡村振兴指导员,顾名思义,“指导”是核心职责,“员”是身份定位,这个身份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根深深地扎在基层一线。一线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也是我们获取第一手信息、掌握真实情况的“主阵地”。大家作为镇党委、政府派驻到各村(社区)的骨干力量,肩负着上传下达、协调左右的重要使命。
首先,要沉得下去,做到“身入”更要“心入”。我们不能满足于开会、填表、报材料,更不能当“走读干部”,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大家必须把办公桌搬到村部,把会议室设在田间地头,与村“两委”干部一同办公,与村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全面参与村级日常事务管理。要真正做到对所驻村的村情民意、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矛盾纠纷、重点人群等情况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只有情况明、底数清,我们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我们的工作才能精准到位。要成为镇党委在基层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及时、准确地反馈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和最迫切的需求。
其次,要融得进去,当好“桥梁”更要当好“纽带”。大家在工作中,一头连着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一头连着村级组织的具体实践。这个角色非常关键。一方面,要把上级的政策方针原汁原味地宣传好、解读好,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能够在基层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善于倾听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将基层的困难和诉求系统地、有建设性地向上反映,积极在村干部与上级部门之间穿针引线、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衔接顺畅。要主动帮助村里对接资源、争取项目、引进技术,切实把组织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推动村级发展的强大动力。
再者,要扛得起责,展现“担当”更要彰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绝非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复杂棘手的难题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退缩逃避,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迎难而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无论是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还是乡村治理中的矛盾纠纷,亦或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都要全力以赴去克服。要敢于创新工作方法,勇于尝试新的发展模式,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指导员的担当和风采,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聚焦核心任务,在“精准发力”中破解难题,当好乡村发展的“开路先锋”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作为指导员,我们必须学会“弹钢琴”,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镇里下发的年度乡村振兴任务清单,牢牢扭住以下几个核心指标不放松,集中精力抓好村级核心事务。
第一,要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总收入达到了3850万元,同比增长了12.6%,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村的产业模式单一、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下一步,我们必须在“特色”和“效益”上做足文章。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自身的资源禀E,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的村靠近城区,可以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城郊休闲观光农业;有的村生态环境好,可以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我们要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标农产品品牌。我了解到,有的地方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集科技示范、生态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形成了“产、销、游、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路,推动我镇的*生态农旅融合示范园项目提档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标必须明确。我们要确保到今年年底,全镇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突破10万元大关,并力争打造一批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经济强村。
第二,要以民生福祉为依归,在优化基层公共服务上展现新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增加了,就要及时地、有效地反哺于民,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享受到真真切切的红利。一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关注脱贫户和监测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我镇上半年监测户人均纯收入增加了约4200元,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必须牢牢巩固。要探索“集体+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可以通过提供技术、种苗和销售渠道,帮助他们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稳定增收。对于弱劳力、无劳力的特殊困难群体,要充分利用集体经济收益,设置公益性岗位、提供兜底性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虞。另一方面,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指导村“两委”用好集体收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比如,村里的道路坏了,是不是该修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是不是可以更丰富一些?村里的文化广场是不是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是关系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头等大事。我们要指导村里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和公开制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群众放心、让组织满意。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