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87

发布时间:2025-09-25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核心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今年1-8月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成效,聚焦“三秋”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当前关键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细化举措,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筑牢根基。

刚才,会议书面传达了《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全市“三秋”生产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议精神》,这两份文件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大家要深刻领会核心要义,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转化落实。同时,会议通报了《2025年各镇(街)衔接资金项目和市级以上片区建设情况》《全县1-8月动物检疫情况》,从通报内容看,既有值得肯定的亮点,也有需要整改的短板。各镇(街)围绕衔接资金项目管理、防返贫监测帮扶、“三秋”生产等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谈经验、找问题、定计划,发言务实具体、针对性强,希望各镇(街)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工作水平。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锚定底线任务,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当前距离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已进入倒计时,各项工作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各级各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一)精准施策,筑牢防返贫底线。要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持续深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比如,**街道在前期排查中,发现脱贫户王某某因妻子患重病导致家庭支出骤增、生活困难,街道立即启动“防返贫应急响应机制”,不仅为其落实医疗救助2万元、临时救助0.5万元,还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为其安排了社区保洁工作,月增收2200元,有效阻断了返贫风险。这样的案例要在全县推广,各镇(街)要组织包村干部、网格员开展“拉网式”排查,每周至少入户走访1次,建立“一户一档”动态台账,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漏”。

(二)提速项目,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衔接资金项目是带动脱贫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引擎”。从通报情况看,部分镇(街)项目推进存在“重建设、轻效益”“重审批、轻落地”问题。比如,**镇规划的“特色果蔬种植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覆盖脱贫户32户,目前,虽完成大棚主体建设,但配套的智能灌溉系统、仓储冷库尚未完工,影响了10月份的秋播计划。下一步,各镇(街)要成立“项目推进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10月底前所有衔接资金项目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营;县乡村振兴局要每月开展1次项目督导,对进度滞后的镇(街)进行约谈,同时,指导各镇(街)建立“项目后续管护机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让项目持续产生收益,确保脱贫群众年均分红不低于3000元。​

(三)狠抓整改,补齐工作短板。要对照省级督查重点,开展“自查自纠专项行动”,重点排查“帮扶政策未落实、项目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完整”等问题。要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完成后需经县乡村振兴局复核验收,确保“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比如,**镇在自查中发现,有2户脱贫户的“雨露计划”补贴因信息录入错误未及时发放,镇里立即安排专人核实信息,3个工作日内就将补贴足额发放到位,并对全镇200余户享受补贴的家庭开展“回头看”,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各镇(街)要借鉴这种“立行立改”的做法,在10月底前完成所有问题整改,确保省级督查中“零失分、零通报”。​

二、聚焦“三秋”关键,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

“三秋”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下半场”,关系到全年粮食产量、农民增收和空气质量,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意识,以“保丰收、提单产、防焚烧”为目标,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一)强化田间管理,确保秋粮丰产。当前我县**万亩秋粮(玉米**万亩、水稻**万亩、大豆**万亩)已进入灌浆成熟关键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期。各镇(街)要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下沉式”服务,组建**支“农技指导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玉米锈病、水稻稻飞虱防治工作,每亩至少喷洒1次高效低毒农药;同时,要关注天气变化,建立“气象预警响应机制”,若遇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及时组织农户抢收,减少损失。据农业部门测算,若田间管理到位,今年秋粮总产量可达**万吨,较去年增产**%,要通过扎实工作确保这一目标实现。​

(二)抓实小麦秋播,夯实夏粮基础。小麦是我县冬播主粮,秋播质量直接影响明年夏粮产量。要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济麦44”“鲁原502”等高产优质品种,确保良种覆盖率达100%;同时,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技术,每亩深耕深度不低于25厘米,秸秆还田率达90%以上,改善土壤肥力。特别要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核心抓手。比如,**镇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智能滴灌系统精准控制水肥用量,不仅节水30%、节肥20%,还使小麦单产提升15%,每亩增收320元。各镇(街)要在今年秋播中,至少建设1个千亩级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小麦单产提升**%以上。​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