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09-2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研讨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与任务,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凝聚共识,共同探讨推动市级融媒体中心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的路径与举措。这是我市新闻舆论战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安排,对于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随着信息社会持续深化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不是“要不要融”的选择题,而是“如何融得更好、融出效能”的必答题。市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的重要载体,作为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作为重塑县级媒体格局与发展模式的关键一环,其建设水平与融合深度,直接关系到主流舆论阵地能否巩固拓展,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直达基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能否得到更好保障。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市级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自启动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区县(市)基本完成了机构的物理整合与平台搭建,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生产模式,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接地气的融媒体产品,在重大主题宣传、政策解读、信息发布、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流舆论阵地得到巩固,传播影响力有所提升。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为我们迈向深度融合新阶段奠定了一定基础。
然而,对标中央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水平,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媒体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总体上仍处于“相加”向“相融”过渡的阶段,“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才刚刚破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亟待破解:比如,部分单位对融合发展的认识还需深化,仍不同程度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提升”、“重平台搭建、轻内容建设”、“重新闻传播、轻服务功能”的现象;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物理相加”并未完全催生“化学反应”,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壁垒尚未完全打破,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内容生产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具有广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爆款”产品还不够多,贴近性、服务性、互动性有待加强;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深度不够,数据驱动内容生产、用户连接、精准传播的能力较弱;全媒体人才培养滞后,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创意策划人才、运营管理人才普遍短缺;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与所辖分中心(站所)的联动协同效能有待进一步释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推动市级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系统谋划、重点突破、久久为功。我们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推动融媒体中心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从“简单嫁接”迈向“一体发展”,从“拥有功能”迈向“提升效能”,真正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
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融媒体中心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爱党、护党、为党。要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阐释,使其成为融媒体内容建设的“主心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策划,精准发声,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凝聚发展共识,为中心大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坚定不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提升核心竞争力。无论传播形态如何变化,优质内容永远是根本。要摆脱简单搬运、重复堆砌的生产模式,深耕本地资源,聚焦主责主业,在内容生产的“深度”、“温度”、“热度”上下功夫。要加大原创力度,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气象、契合群众需求的精品力作。要创新表达方式,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手段,特别是短视频、直播、H5等新媒体形态,提升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要强化用户思维,精准把握受众需求,提供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的内容供给。要将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等紧密结合,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功能,增强用户黏性,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要强化技术赋能,打造智慧融媒。深度融合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驱动和支持。要积极拥抱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内容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各环节。要建设集指挥调度、内容生产、数据分析、效果评估于一体的融媒体智慧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要利用技术手段洞察用户偏好,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要关注前沿技术动态,适时引入和应用,保持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适配性,为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破除制约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融媒体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组织架构,打破部门壁垒,真正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科学评价”的全新业务流程。要创新用人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突出传播效果、服务质量、用户增长等指标,引导资源向优质内容生产和创新项目倾斜。要探索建立符合媒体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建强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要下大气力加强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现有人员的全媒体素养和技能。要拓宽引才渠道,积极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各方力量。宣传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网信、编制、财政、人社、政务服务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形成政策合力。融媒体中心自身要主动作为,勇于探索,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分中心、社区信息站点的业务指导和资源联动,构建上下贯通、覆盖广泛的融媒体传播体系。
同志们,推动市级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效,努力把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支柱、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以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效,迎接新的挑战,铸就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