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省高校系统警示教育会上的汇报发言

浏览量:65

发布时间:2025-09-0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本次警示教育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十四届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的关键举措,旨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汲取教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其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家长远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省教育厅,就全省高校系统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情况作一汇报。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有关工作情况。

一、深刻剖析突出问题,精准把握风险隐患

在充分肯定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近年来查处的高校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一些深层次问题和风险隐患仍需高度警惕,集中体现在关键领域监管、师德师风建设和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育公平和学术尊严,更侵蚀了高校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扎紧制度笼子”,这要求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深挖根源,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一)聚焦关键领域,严控廉政风险

高校基建后勤、招生考试、物资采购等领域权力集中、资源富集,历来是腐败易发高发区。一是强化基建工程监管。针对高校新校区建设、大型修缮项目多的特点,我们推动各校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平台,对项目立项、招标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实行线上留痕、动态监控。近三年来,通过专项审计和巡视,发现并督促整改此类问题*个,涉及资金*亿元,推动完善内控制度*项,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虚增造价等行为。二是规范招生录取秩序。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加强对特殊类型招生的监督管理。2024年,我们对*所高校的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招生环节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发现的程序不规范、信息公开不及时等*类问题进行了全省通报,并取消了*名违规考生的录取资格,维护了招生公平公正。三是严格物资采购管理。推行高校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履约验收等内控机制建设,加大对科研设备、教材图书、后勤物资等大宗采购的监管力度。统计显示,2024年全省高校政府采购项目节约资金*亿元,平均节资率达*%,公开招标比例持续保持在*%以上,从源头上减少了权力寻租空间。

(二)狠抓师德师风,筑牢思想根基

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方向。失德失范行为虽属个别,但影响极其恶劣。一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我们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数据库,2024年共受理相关举报*件,查实并处理*人,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二是强化日常教育监督。推动各高校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教师入职培训和年度考核必修内容,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校院两级师德师风评议机制,畅通学生、家长投诉举报渠道。数据显示,通过常态化监督,教师不当言行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三是严肃查处学术不端。强化学位论文抽检和科研成果审核,对抄袭剽窃、数据造假、买卖论文等行为“零容忍”。依托省级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2024年共检测学位论文*篇,认定存在问题的*篇,撤销学位*个,维护了学术诚信的底线。

(三)规范科研经费,提升使用效益

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更易滋生腐败,挫伤科研人员积极性。一是优化管理制度体系。督促高校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细化预算编制、支出审批、绩效评价等环节要求,明确横向、纵向经费管理边界。2024年,我们联合省财政厅、科技厅对*家高校院所开展了科研经费政策落实情况的联合督查,推动整改问题*项。二是推广“包干制”试点。在基础研究和人才类项目中扩大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范围,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目前,全省已有*所高校的*个项目纳入试点,项目负责人满意度达*%。三是加强过程审计监督。推行科研经费审计全覆盖,重点审计大额支出、外协经费、劳务费发放等关键环节。近两年,通过审计追回不合理开支*万元,对*名责任人进行了约谈问责,确保了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系统实施整改举措,健全完善监督体系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精准识别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拿出务实管用的硬招实招,构建起严密有效的监督防控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这为我们强化整改、完善治理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从强化党内监督、推动校务公开、深化数字赋能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强化党内监督,压实主体责任

高校党委履行管党治校主体责任,必须将严的要求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一是突出政治监督。加强对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看是否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是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我们将对省属高校开展一轮全覆盖的政治巡察,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二是做实日常监督。指导高校纪委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用好用活“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与审计、财务、人事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监督联动机制。2024年,全省高校运用“第一种形态”教育帮助干部*人次,占比*%。三是狠抓“关键少数”。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完善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建立高校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份,实现动态更新,为监督评价提供支撑。

(二)推动校务公开,促进阳光用权

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必须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和深度,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一是深化决策公开。督促高校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必须广泛听取意见。推动各校普遍建立重大决策事项清单,并通过官网、官微等平台依法依规公开。二是细化财务公开。要求高校定期公开预算决算、教育收费项目与标准、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等。2024年,省属高校预决算信息网上公开率达到100%,公开细化程度较往年提升*%。三是优化结果公开。推动招生名额分配、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等事项的过程结果全面公开,主动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相关投诉举报量因信息不透明引发的同比下降*%。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