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46

发布时间:2025-09-0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和传达*市相关专题会议的核心精神,并对我区即将全面展开的换届工作进行系统的、具体的动员与部署。这次换届,是全区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巩固党在基层执政根基、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确保换届工作圆满成功。下面,我结合市委提出的“好、稳、严、实”四项工作要求,以及我区的实际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精准把握,聚焦“好”字标准,全力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

高质量的换届,首要任务就是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这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尺。我们必须坚持把“好”字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遵循,确保选出来的干部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一)要把牢政治标准这个“定盘星”。基层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领导人的政治忠诚、政治立场、政治担当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用政治的眼光来审视和考察人选。要坚决把那些政治上不合格、不清醒、不坚定的人挡在门外。要深入考察人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确保选出来的“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一肩挑”的书记,是政治上的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带头人。

(二)要突出能力素质这个“硬指标”。新时代新征程,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不能再简单地看资历、看人缘,更要看能力、看实绩。要重点考察人选是否具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是否具备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具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基层治理的能力;是否具备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群众、提升效率的能力。要优先选拔那些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一线工作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真正把群众公认的“能人”“强人”选进班子。

(三)要优化班子结构这个“活力源”。一个结构优良的班子,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我们要着眼于未来五年的发展需要,系统谋划班子结构。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不仅要从现任干部和后备力量中选,也要注重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要持续优化班子的年龄、学历和性别结构,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确保班子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压舱石”,又有充满活力的年轻力量“催化剂”,形成优势互补、梯次配备的良好格局。

(四)要建强后备梯队这个“蓄水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着眼长远。各街道、乡镇党(工)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后备力量的培养储备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要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全区超过130个村(社区)的后备人选进行再梳理、再评估,建立健全“一人一档”工作台账。要善于运用“老带新、传帮带”等有效机制,安排后备人选参与重点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确保基层组织始终有充足的优质“源头活水”。

二、周密部署、稳妥推进,贯彻“稳”字要求,坚决守住和谐安定的工作底线

换届工作涉及面广、程序复杂、利益交织,极易引发各类矛盾和风险。我们必须把“稳”字贯穿于换届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确保整个过程平稳、有序、顺利。

(一)风险排查要“深”。基础不牢,换届不稳。换届前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摸清底数、排查风险。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精干力量,对所有村(社区)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深度排查。要重点关注那些宗族势力、宗教势力、黑恶势力可能干扰渗透的重点村,关注历史上换届出现过问题的“病灶村”,关注新近完成“村改居”转型、人户分离矛盾突出的社区。要做到“一村一情、一社一况”,把可能影响换届的财务纠纷、信访积案、人际矛盾等问题,全部梳理出来,建立台账,挂图作战。

(二)矛盾化解要“准”。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根据市里的通报,目前全市换届相关矛盾的化解率已经达到了97%以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区要在此基础上,自我加压,力争实现动态清零。对排查出的问题,必须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量身定制化解方案。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由区级领导包片、街道乡镇领导包村,集中力量进行攻坚。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确保把绝大多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换届启动之前。

(三)离任审计要“全”。实行离任审计,既是对上一届班子成员履职情况的全面检验,也是对新一届班子轻装上阵的有力保障,更是对全体村民集体资产的负责。这项工作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要坚持“先审计、后换届”的原则,由区农业农村、财政、纪委监委、组织等部门牵头,联合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所有村(社)的集体“三资”管理、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严格的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