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99
发布时间:2025-09-03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机关作风建设”为主题上党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全局上下提振精神、锤炼本领、担当作为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于我们局机关而言,作风建设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课”,更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政治必修课”。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把握机关作风建设的政治内涵,切实增强“抓作风就是抓全局”的思想自觉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我们要从政治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检验。
(一)作风建设是践行“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先手棋”:延安整风运动涤荡思想尘埃,推动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中央八项规定十年磨剑,刹住了许多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许多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从现实维度看,当前我们正处于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机关作风直接影响政策落实效率、群众满意度和发展软实力。只有以过硬作风把“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才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部门落地生根。
(二)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机关作为联系群众的“第一窗口”,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乎群众对党的信任。近年来,我们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但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干部仍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重留痕、轻实效”等问题。这些“微腐败”“软钉子”,看似是小事,实则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
(三)作风建设是锻造过硬队伍的重要抓手。机关干部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风状态决定工作质效。从近年来系统内通报的典型案例看,作风不严不实往往是干部违纪违法的“前奏曲”。只有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让干部在严格约束中增强纪律意识,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能力本领,真正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机关铁军。
二、清醒认识当前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作风建设无所谓”的错误认知
近年来,全局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作风顽疾”。结合日常调研、督查反馈和群众反映,主要表现为“五不”:
(一)思想认识“不深”,存在“过关”心态。部分干部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抓一阵、松一阵”就行。有的把作风建设当“软任务”,满足于开会传达、文件转发,缺乏具体抓手;有的存在“老好人”思想,对身边不良风气不愿管、不敢管,甚至随波逐流。
(二)担当作为“不力”,存在“躺平”倾向。有的干部“怕”字当头,遇到矛盾绕着走,对复杂问题“推拖绕”;有的“混”字当先,工作标准低,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缺乏“争第一、创一流”的劲头;有的“等”字挂帅,习惯“按部就班”,对上级未明确、惯例未覆盖的事项“不愿创新、不敢突破”。
(三)服务群众“不亲”,存在“官气”作怪。有的干部“机关本位”思想严重,下基层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不了解群众真实需求;有的对群众诉求“打太极”,能办的事找借口拖延,该协调的事“踢皮球”,甚至把“按程序办”异化为“踢皮球”的托辞。
(四)纪律规矩“不严”,存在“侥幸”心理。个别干部对纪律规定“心中无戒”,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刷手机”“聊闲天”;有的对制度执行“打折扣”,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备的不报备;极个别干部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搞“吃拿卡要”,触碰纪律红线。
(五)能力本领“不足”,存在“本领恐慌”。有的干部知识储备跟不上形势发展,对新政策、新要求“一知半解”;有的业务能力“原地踏步”,面对复杂问题“拿不出办法、解不了难题”;有的“学用脱节”,理论学习停在纸上,解决实际问题“束手无策”。
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的是全局形象、贻误的是事业发展。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
三、以严的基调锻造过硬机关作风,全力推动“作风之变”转化为“发展之效”
作风建设重在“常”“长”二字,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促提升,重点做到“五个强化”: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作风建设“根与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第一议题”、专题研讨、红色教育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要把作风建设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作风大家谈”“典型案例警示”等活动,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树牢“作风无小事”的理念。
(二)强化担当作为,锤炼干事创业“硬肩膀”。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建立“重点任务清单+责任分工+时限要求”的闭环机制,对XX专项行动等中心工作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倒逼干部主动履职。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因敢闯敢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容得下”,对担当作为的干部“用得好”,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机关主流。
(三)强化服务宗旨,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XX天,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XX问题开展蹲点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四)强化纪律约束,念好作风建设“紧箍咒”。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开展“四风”问题专项督查;聚焦“庸懒散拖”等突出问题,建立“作风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要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纪律、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担当作为,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能力提升,练就推动发展“真本领”。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业务大讲堂”“岗位大练兵”“师徒结对”等方式,重点提升干部“政策把握、沟通协调、应急处突”等能力。要选派年轻干部到重点项目、基层一线“墩苗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切实解决“本领恐慌”问题。
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永远吹冲锋号”的执着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驰而不息抓作风、强担当、促发展,为推动XX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谢谢大家!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