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镇农村“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5

发布时间:2025-08-2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农村“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部署,总结前一阶段我镇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攻坚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刚才,镇经管站汇报了总体进展情况,12个行政村的书记和会计同志也分别作了专题汇报,讲了成绩,也谈了问题和困难,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三资”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根基,是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保障,更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任务。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镇上下迅速行动,各村(社)组织力量,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合同清理、债权债务核查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前期的努力,我们基本摸清了家底。初步核实,全镇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50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约占12亿元;同时,我们也清查出集体负债总额12亿元,债权总额84.53亿元。在问题整改方面,我们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攻坚克难。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排查并整改不规范经济合同84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6%,成功收回流失集体资金4.81万元。特别是在化解村级债务方面,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化解了293.23万元的村级债务,有效防范了潜在的金融风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特别是奋战在第一线的村书记、村会计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全国农村集体账面资产总额已高达9.14万亿元这笔巨额财富是全体农民的共同家底,管好用好每一分钱,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首先,这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压舱石”。“三资”是农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如果家底不清、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把“三资”这块基石夯实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美乡村才有底气、有后劲。其次,这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三资”管理是否规范透明,直接关系到干群关系,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管好了,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管不好,就容易滋生腐败,引发矛盾。可以说,“三资”管理水平是检验我们基层干部能力作风和治理效能的一面镜子。最后,这是推进依法治农的“必修课”。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以法治方式巩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监督检查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意味着,“三资”管理已经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我们必须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三资”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直面问题,深挖根源,准确把握专项整治工作的艰巨复杂性

成绩要讲够,但问题更要讲透。只有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才能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从前一阶段各村自查和区级复核的情况看,我镇农村“三资”管理领域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有些甚至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管理虚化,存在“糊涂账”。部分村集体资产存在底数不清、权属不明、账实不符的问题。有的固定资产长期失管失修,造成闲置和浪费;有的资源性资产被无偿占用或低价发包,集体利益严重受损;有的在资产处置中,未经民主决策和公开评估,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在巡察整改中我们发现,有的村甚至将70多万元的款项记错了会计科目,这反映出我们的财务管理是多么不规范。

(二)债权债务混乱,存在“三角债”。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有的债务是多年累积形成的,成因复杂,核实困难;有的债权长期挂账,清收不力,变成了“死账”“坏账”。据统计,我区某地清查出的集体债务总额高达193.97亿元,而债权总额仅为84.53亿元,债务规模远超债权。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将严重拖累集体经济发展。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