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6
发布时间:2025-08-23
同志们:
大家好!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普通党员纳入党校进行系统培训,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特别是推动*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来。今天,*单位普通党员进党校培训班正式开班了。这既是*单位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为大家提供的一次宝贵的“充电蓄能”和“补钙壮骨”的机会。在此,谨代表*单位党委,向参加本次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次培训班付出辛勤努力的*县委党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提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学细悟中铸就忠诚之魂
党校是锤炼党性的熔炉,政治训练是党校学习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纯洁是第一位的要求。希望同志们进入党校,首先要完成从工作岗位到学员身份的转变,核心就是要强化政治意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学习始终。
要学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精神上就站不直、站不稳。本次培训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学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教育战线的党员,我们的“人民”,就是广大学生和家长。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教育工作,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解决好群众在教育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要学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这是党中央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党员,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要清醒认识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只有通过系统学习,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
二、坚持知行合一,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担当之要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党校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丰富,更是能力本领的提升。大家身处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是推动*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举措、干好工作的本领。
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当先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要主动对标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特别是要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将全会精神、地方发展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鲜活素材融入课堂,善于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积极投身教育数字化转型,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要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上作表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光荣使命和价值追求。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入学习和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自觉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引路人。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