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4
发布时间:2025-08-08
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们专门召开这次座谈交流会,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聚焦基层自然资源所的改革与发展。刚才,几位来自县(市、区)基层所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结合各自辖区的实际,谈了情况、摆了问题、提了建议,讲得都很实在,也很有启发。这充分说明,大家对这项改革工作是有思考、有担当、有作为的。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深化基层所改革的重点工作,推动我市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基层自然资源所,是我们整个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我们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前沿哨所”。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的成效都要通过基层这个阵地来检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所的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全市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认识深化基层所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动,将这项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全面把握基层所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自全市机构改革,特别是自然资源系统重组整合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了县级局的组建和职能划转,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基层所的整合优化。可以说,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为我们今天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管理体系初步重构,履职基础更加坚实。按照统一部署,我们将原有的国土、规划、林业、水利等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在县级层面组建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局,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基层所的设置和职能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权责统一、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这为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发展保障更加有力。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过去一年,全市系统上下同心,累计供应土地5700余亩,有力保障了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的落地推进。我们大力推行“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不动产登记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拿地即开工”的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生态保护成果丰硕,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去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2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221平方公里;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仅**区就完成了154座废弃矿山的修复,总面积达4565亩。像**谷、**铜矿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更是作为先进典型案例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这既是我市的荣誉,更是对我们基层工作的最大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奋战在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一线的每一位同志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时代新征程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我们基层所的改革和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刚才同志们的发言中也提到了,比如:部分基层所的职责定位还不够清晰,与乡镇(街道)的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人员力量配备不均,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仍需加强,个别同志还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管理方式还比较传统,等等。这些问题,既是改革进程中的阵痛,也是我们下一步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的堡垒。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必须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二、准确把握基层所改革的核心要义
深化基层所改革,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更不是换个牌子、挪个位置,而是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自我革命。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
(一)深化基层所改革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保护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守护好绿水青山,是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基层所作为国家意志在基层的执行者和体现者,其履职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因此,建强基层所,就是筑牢我们事业的政治根基,是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深化基层所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产业升级、项目建设,还是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都离不开精准高效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基层所处在保障发展的第一线,必须从过去单纯的“管理者”向“管理者+服务者”双重角色转变。如何通过优化空间规划布局、推行“标准地”出让、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注入动能,是基层所改革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到2025年,我们要实现工业“标准地”出让项目占比达到9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服务必须跟上、跟紧、跟好。
(三)深化基层所改革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趋复杂。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行为更加隐蔽,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日益繁重,群众在建房、办证等方面的诉求也更加多元。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对我们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通过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构建起“源头发现、及时制止、依法查处”的闭环管理机制,真正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管理。
(四)深化基层所改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本途径。基层所是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窗口,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的工作作风好不好,服务态度优不优,办事效率高不高,群众感受最直接,评价也最客观。从农民建房审批,到不动产登记办证,再到地灾隐患点的监测预警,每一项工作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把服务窗口擦得更亮,把服务流程变得更简,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