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2
发布时间:2025-08-0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党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县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刚才,*同志通报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同志总结了组织、宣传、统战等工作,几个乡镇和部门作了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在攻坚克难中交出“半年答卷”,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复苏波动、要素制约趋紧、局部疫情反复等多重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生态经济示范区”定位,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上半年,全县GDP同比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这里,我要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可圈可点”。
一是“项目为王”的导向更实了。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建立“县级领导包联+专班推进+每周调度”机制,上半年新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1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开工项目28个、竣工项目19个,形成“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的良性循环。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新能源电池项目落地过程中,县自然资源局干部连续40天驻点办公,协调解决用地指标、林地审批等难题;*镇党员干部组建“项目服务队”,为施工队解决临时用水用电、周边群众协调等问题23件,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10个月,比预期提前3个月。这启示我们:只要干部多用心、群众多支持,再难的项目也能啃下“硬骨头”。
二是“民生为本”的温度更足了。我们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方向标”,上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比如教育方面,新建的*小学9月将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200个,解决了城区东部“入学难”问题;医疗方面,县人民医院与省三甲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养老方面,我们在12个乡镇试点“幸福食堂”,采取“政府补贴+村集体运营+社会捐赠”模式,日均服务老人2000余人次,很多老人说:“以前吃饭凑合,现在顿顿有热汤,日子越过越舒坦。”这些变化,让我更加坚信:民生投入不是“花钱”,而是“种福”,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三是“基层治理”的成色更亮了。我们深化“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将全县划分为1200个微网格,选配1300名专兼职网格员,实现“小事网格办、大事乡级管、难事县级帮”。上半年,网格员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0起,解决群众诉求1800余件,其中*社区网格员**同志,为独居老人张大爷联系医院就医、帮留守儿童联系志愿者辅导作业,被群众称为“贴心小棉袄”。更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创新推行“乡贤参事会”“村规民约积分制”,*村通过乡贤捐赠、村民集资,硬化了3公里村内道路;*镇将“孝老爱亲”“垃圾分类”纳入积分管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这说明:基层治理既要“靠制度”,也要“聚人心”,只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二、在把握大势中认清“方位坐标”,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我县发展也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压力。从宏观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攀升等问题对我县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冲击较大;从自身发展看,虽然经济增速较快,但产业结构仍偏“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仅为28%(低于全市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顶梁柱”;从干部作风看,个别同志存在“躺平”“甩锅”现象,有的对群众诉求“推拖绕”,有的抓工作“重留痕、轻实效”,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警惕、认真解决。
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将出台更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省委、市委明确把我县列为“*生态经济示范区”重点培育对象,*高铁年内通车后将彻底打破交通瓶颈,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借势登高”的有利条件。特别是上半年全县上下展现出的“拼抢劲”“实干风”,让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战胜困难。关键是要把握“三个变与不变”:变的是发展环境,不变的是奋斗初心;变的是挑战压力,不变的是机遇潜力;变的是任务要求,不变的是责任担当。全县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决策部署上来,以“归零”心态再出发,以“赶考”姿态抓落实。
三、在聚焦重点中强化“实干担当”,必须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防范化解风险的“敏感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重点抓好“五个聚力”,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