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4
发布时间:2025-07-2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暨财经委员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落实7月18日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分析研究我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刚才,市政府党组汇报了相关情况,各位常委同志和相关市领导也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我都赞同,请大家在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内部挑战、多重压力和艰巨任务交织叠加,形势极其严峻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各项工作统筹有力,风险防范精准有效,社会大局保持了安全稳定。全市经济顶压前行、负重前行,最终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呈现出稳中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这份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稳的基础尚不牢固,进的动能仍需加强,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较多。我们必须把困难和挑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工作谋划得更周密一些,做得更扎实一些,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三季度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是决定全年目标能否实现的发力期。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重点难点,扬长避短,集中攻坚,全力奋战三季度、决胜全年度,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稳中求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稳增长是硬任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下半年,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准发力、多点突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要全力稳定工业基本盘。工业是我市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将以新型功能材料为首位产业的工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巩固和扩大优势。上半年,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朝着2025年产值达到30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6家以上的目标稳步迈进。下半年,我们要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紧盯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等头部企业发挥“链主”作用,确保其规划的30万吨三元前驱体、30万吨负极材料等重大项目如期建成、达产增效。要抓好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集团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电子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年产8万吨锂电池材料及石墨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形成更多有效产出。要强化产业链思维,围绕电池正极、负极、电芯、储能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富矿精开”,大力发展锰基新材料,加快推动**道坨年产300万吨锰矿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本地碳酸锰矿分解提取高纯锰材工业化项目建成投产,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集群的韧性和竞争力。市工信局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分工方案,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完善考核机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人盯、有人管、有成效,力争全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净产值增长60%以上。
(二)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千方百计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围绕国家政策投向和“十五五”规划,聚焦我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再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2024年集中开工的246个总投资超过242亿元的重大项目,以及今年以来新开工的项目,要全面梳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特别是对**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聚集区增量配网**新型储能电站等关键配套项目,要确保其按计划在三季度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优化项目服务保障。严格实行“5+3”项目化抓落实工作机制,市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用能用水、资金筹措等难题,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三)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关联上下游多个行业,对消费、投资和金融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市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市场止跌回稳。核心是抓好“降存量、优增量”。“降存量”方面,要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存量安置房三年清零攻坚行动。要综合运用降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交易税费等政策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深入实施“四房联动”专项行动,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鼓励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或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消化存量。2021年时,我市商品房去化周期曾高达36个月以上,经过努力虽有改善,但压力依然巨大,必须持续用力。“优增量”方面,要科学把握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精准供地,防止产生新的库存。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用好用足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这是中央为破解房地产融资难题开出的一剂良方,也是我们“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抓手。截至今年2月,我市已有17个项目进入“白名单”,累计获得授信14.7亿元,发放贷款13.98亿元,放款率高达95.3%,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下一步,市住建局、金融办要会同各金融机构,继续做好“白名单”项目的扩围增效工作,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并加强对贷款资金的全过程监管,确保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建设,防止被挪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要深度激发消费潜能。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要大力推动文商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新场景。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优化旅游市场秩序,让游客来得舒心、玩得开心、走得放心。要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办好购物节、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以旧换新,提振消费信心。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好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的年度目标,只有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消费才有底气,经济循环才能更顺畅。
二、坚持迎难而上,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攻坚战
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是一场不容有失的硬仗。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全面完成各项化解任务。
(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深刻认识到,化解债务风险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发展任务。不能把发展和化债对立起来,更不能因为要化债就“躺平”不作为。解决债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高质量发展,只有把经济“蛋糕”做大,财政收入增加了,资产增值了,化债才有坚实的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新官要理旧账”,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把化债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二)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要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各区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层层传导压力。要全面摸清债务底数,健全偿债管理台账,像“精准扶贫”一样精准化债,确保每一笔债务的化解方案都可操作、可落地、可考核。要用好我们设立的市级偿债应急资金池,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坚决防止发生债务违约事件。
(三)要多措并举盘活“三资”。盘活闲置低效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是化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财政、国资、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牵头,对全市范围内的“三资”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排查、大梳理,建立盘活资源清单。对闲置的国有房产、土地、厂房等资产,要通过出售、出租、注入国企等多种方式加快盘活。对有收益的经营性资产,要提升运营效率,增加现金流。就像**县在国企改革中通过整合资源、厘清债权债务、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样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要大力推动**区等地盘活乡村振兴领域“三资”的专项行动,把沉睡的资产唤醒,变成化债的“活水”。
点赞 0
收藏 0